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成岩研究表明,区内蓬莱且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储层经过一系列成岩作用改造后,进油期的孔隙度平均为12-14%,主要为剩余粒间孔,粒内溶孔,粒同溶孔、铸模、溶缝、胶结物内溶孔。储层质量的成岩控因研究表明,随着压实强度的增加,方解石、石膏等胶结作用的增强,储层孔隙度呈线性降低;但承 溶蚀程度的增加,储层孔隙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T_5~0面是塔里木盆地中13个不整合面中的一个,它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油气沿T_5~0面上下输导层运移,遇有良好的圈闭即可形成油气藏。T_5~0与断层配合构成了“歹”字型、“丰”字型和“井”字型等3种主要油气成藏运移模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过井地震剖面上的前震旦系基底杂乱反射特征和下二叠统顶部的削截反射特征, 结合地质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 探讨了巴什托普构造、油气藏的形成机制。该构造的形成定型期与深部的寒武一奥陶系、石炭系油气源油气运移在时空上相匹配, 从而形成了石炭系顶部的次生天然气藏和志留一泥盆系的原生油气藏。它们是这一地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