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钟灵街站是南京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的一个地下车站,防水设计是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泥水化热,合理设置施工缝、诱导缝,取消了主体结构上的后浇带和变形缝,实现了主体结构的整体浇筑,增进了主体结构的自防水功能。针对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附加防水措施,侧壁和底板采用预铺式冷自粘防水卷材,顶板采用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层。另外,车站和通道接口部位施工缝采用预埋注浆技术,变形缝采用中埋注浆止水带。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钟灵街站的防水设计满足了防水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优质筛管模拟试验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国内外的筛管试验装置主要是对其材料或局部进行试验,难以评价筛管的整体性能,特别不适用于金属棉防砂管(简称优质筛管)。开发的优质筛管模拟试验装置能够对完整的筛管产品进行模拟试验。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试验过程中的压力、流量数据,同时对筛管防砂后的流体采样,并进行粒度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筛管的防砂性能,并对比不同结构筛管的防砂性能,指导筛管研究开发及生产制造。  相似文献   
3.
杨挺  唐玉宏  孟少平  朱虹 《建筑结构》2012,(11):96-100,86
结合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环形高架平台桥工程,针对预应力框架结构中两根大跨度支承柱不能与已建成的地铁车站预留的钢骨混凝土柱相对接的情况,采用转换层结构,通过转换梁将框架柱的内力传给地铁站预留柱及桩基础。采用SATWE设计软件和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环形高架平台桥(包括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整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并实施了现场测试与分析。设计、施工和测试结果表明:转换层结构解决了平台桥柱受力传递的结构设计难题;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相对其他转换结构形式具有适合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选用有限元进行预应力转换梁的内力分析,较符合实际受力工况,且转换梁的承载力、裂缝宽度验算及挠度计算在监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其成果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谭显忠  刘畅  唐玉宏 《石油仪器》2013,(6):13-15,18
EFET地层评价仪是中海油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的第三代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器,由于该仪器具有精密重复测压、可控正反泵抽、地层流体识别和多级流体取样等先进功能,深受用户欢迎,作业地区遍及海内外.近年来,该仪器通过中海油服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升级,功能得以逐步扩充,适应性、可靠性进一步增强,本文着重介绍新仪器的性能、封隔器特点、安全模块和常规流体取样、PVT取样等新增功能,展示EFET仪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井下液压元件高温高压试验装置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下液压元件高温高压试验装置不需要模拟井下泥浆柱的压力,而只需模拟系统压力及井下高温环境来测试井下液压元件工作性能。通过对井下液压系统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的分析,论证了此试验装置的可行性,达到了模拟试验的目的。此试验装置的研制解决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中液压元件检测的难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及实用价值,在实践中已经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溶解氧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现有溶解氧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及原理,讨论了溶解氧传感器的热点研究方向,即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的无膜溶解氧传感器和微型全固态溶解氧传感器。着重介绍了微型全固态溶解氧传感器,指出该传感器使用微加工技术和固体电解质技术,实现了溶解氧传感器的小型化、微型化,提升了微传感器的选择性和实用性。在环保领域,能够用于分布式、在线监测的光学无膜溶解氧传感器将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在生物医疗领域,能够植入活体组织内的微型全固态溶解氧传感器则可能成为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水泥环外的地层空隙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地层中空隙的存在会降低套管的抗挤强度,空隙周向角度从20°变化到80°,套管内最大Von Mises应力逐渐增大,空隙周向角度从80°变化到180°,套管内最大Von Mises应力逐渐减小;(2)空隙压力的降低,会使套管内最大Von Mises应力增大,当空隙周向尺寸足够大时,空隙压力pv下降会导致空隙内地层边界与水泥环接触,从而减缓套管内最大Von Mises应力增大的幅度。该分析为更精确的套管抗挤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玉宏  杨明 《江苏建筑》2010,(2):58-60,85
沉井被用作地下构筑物时,截面配筋往往由裂缝宽度验算确定,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所需配筋小于满足裂缝控制要求所需配筋,特别是刃脚根部以上1.5倍厚度的井壁。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有各种不同的裂缝计算理论及包含各种不同变量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裂缝计算公式,保护层厚度也有不同的规定。结合具体工程,依据不同的现行规范选取裂缝宽度限值,进行裂缝宽度验算。通过分析表明: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进行沉井设计,能在满足耐久性要求条件下减少配筋量多达25%,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