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井的组合测井资料为基础,把横向测井电阻率转化为组合测井中深、浅电阻率,然后用深、浅电阻率比值法计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储层非均质评价参数等。应用实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为油藏二次开发中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过热蒸汽与普通湿蒸汽相比,具有更高的热焓和更大的比容;采用过热蒸汽进行吞吐开发,不仅提高了井底的蒸汽干度、扩大了蒸汽波及体积;而且过热蒸汽的降黏作用、热膨胀、解堵作用、原油蒸馏率、驱油效率均高于普通湿蒸汽.肯基亚克油田盐上稠油油藏采用直流注汽锅炉与蒸汽再加热装置进行了现场过热蒸汽吞吐试验,试验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比盐上稠油油藏普通蒸汽与过热蒸汽的吞吐效果,后者的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国内稠油分类标准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刘文章教授提出并建立起来.该标准以原油粘度作为主要分类指标,以原油密度作为辅助分类指标.准噶尔盆地浅层稠油开发实践表明,不同类型储层的稠油油藏开发方式及效果差异很大,除原油粘度外,储层岩性是影响稠油开发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国内稠油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区4个...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油田侏罗系齐古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分析化验、录井、测井以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资料对红山油田侏罗系齐古组(J3q)沉积相进行研究。研究表明,J3q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下向上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3类亚相以及河床、河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等7类微相;总体上看其具有明显的退积式层序,在齐古组一段(J3q1)有小范围的次一级进积式层序;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为优势油气储集层,其次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河床微相。  相似文献   
5.
加热单位体积的水比加热相同体积的油所需的热量大几倍,因此地层水的存在势必造成注入热量的大量损失,从而影响稠油的热采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盐上稠油油藏(具有边水和底水)的研究分析,利用解析方法、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际热采效果分析研究了地层水对注蒸汽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浅层稠油油藏自1984年进行蒸汽吞吐试验以来,已陆续动用了六区、九区、红浅区等三个油田18个层块,截止1996年底共动用含油面积41.9Km2,地质储量9086×104t。通过近十年的开采,大部分区块已到了吞吐末期,吞吐阶段累积产油1308×104t,油汽比0.33,采出程度约20%左右,动用程度很低。本文就是利用油藏工程及数模方法,提出了在吞吐后期转换开采方式、加密调整、优化调整注采参数、改善采油工艺技术、层位上返、注添加剂等提高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稠油老区产量持续在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7.
稠油冷采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稠油冷采是80年代末期加拿大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做法是,不注蒸汽,也不采取防砂措施,而是射乱后直接应用螺杆泵进行采油。它具有开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一般单井日产油可达8t以上,采收率可达8%-15%,开采成本低于4.5美元/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稠油油藏资源丰富,且多数埋藏浅、油层胶结疏松和具有一定的溶解气量,冷采技术在这里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商业油流标准与工业油流标准的区别,提出了商业油流标准测算的静态法与动态法,并对两种方法从内涵、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本着"动静结合、粗细结合"的原则,制定了不同技术经济政策条件下准噶尔盆地不同区带、不同井深条件下的商业油流标准。该标准运用于准噶尔盆地2010年新增探明储量计算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由岛弧环境强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与沉积岩交互,发育盾状、锥状及复合状等多种火山机构类型,涵盖中性、基性、酸性等多种火山岩成分。以"源控"理论为指导,地质、测井、地震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开展了火山口、火山通道、火山机构及火山岩体的逐级识别与解剖技术研究,确定气田火山岩体分布及内幕结构,为开发方案的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振琦,杨生榛,喻克全.浅层稠油注蒸汽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测井技术,1998,22(增刊):40~43在综合生产测试、测井(裸眼或套管井)、密闭取心、物质平衡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密闭取心井的常规测井及C/O测井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加密井的剩余油及生产井在不同开发阶段的油层水淹程度及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为实用的电阻率与岩心分析饱和度的经验公式,以及水淹层的电阻率降低率与饱和度的降低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热驱的方法确定出了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残余油饱和度,为剩余可动油的评价提供依据;并对经验关系法、阿尔奇公式法及C/O测井法的解释结果与各种剩余油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此项研究不仅在九区浅层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将对今后注蒸汽开发过程中水淹层解释方法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起积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