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ISIS全局优化多道反演技术在墩2块岩性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落实墩2块戴一段岩性油藏成藏规模及分布规律,针对该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利用ISIS全局优化多道反演技术,对该构造区岩性储层进行了精细描述,较好的预测出戴一段储层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周宋地区属于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各圈闭的含油面积仅为0.1—0.4km^2左右.因此,尽量准确确定吴断层及其次生羽状断层的位置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在层位标定和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各种地震解释技术,利用多套数据体联合对构造进行精细解释,对区内部分断层进行了重新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以全三维技术为代表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WZ油田进行构造精细解释,落实了该区构造和新层展布。指出对于地震资料差,构造复杂的小断块油气藏,运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是提高解释精度、降低勘探开发成本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认识塔河油田东部三叠系阿四段条带状砂体的展布规律和砂体边界,在砂体成因分析基础上开展砂体边界精细刻画研究。通过岩性、粒度、砂体展布规律等研究,认为研究区阿四段属于湖盆边缘滨湖—浅湖沉积,条带状砂体为滨浅湖砂坝成因。利用储集层敏感地震属性识别砂体,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刻画砂体边界,研究认为均方根振幅是研究区储集层敏感地震属性,自然电位是储集层的敏感测井曲线,砂岩自然电位小于24 mV.通过地震均方根振幅属性砂体预测和自然电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综合钻井资料等对TK7226井区阿四段油藏储集层边界进行识别,最终确定该井区条带状砂体宽度为170~300 m,准确地落实了含油面积。  相似文献   
5.
黄珏-马家嘴油田戴南组砂体薄、横向延伸短。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及地质统计学反演已难满足储层预测精度需求。为此,引入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及储层特征参数模拟方法,提高了薄储层预测精度,为后期开发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震技术在火成岩发育区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夏步余  谌廷姗 《石油物探》2002,41(4):461-465
根据GY凹陷北斜坡SN油田火成岩发育的特点,围绕火成岩干扰对构造解释的影响问题,应用层位标定,地震属性描述,模型正演及测井约束反演等地震技术,对构造区火成岩地震属性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极大地消除了火成岩干扰对构造解释的影响,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邮凹陷南部复杂断裂带黄珏南地区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等构造解释难点,开展攻关研究,确定了以“正演模拟、构造模式指导、低序级断层识别”为重点的构造精细描述,提高了构造解释精度,取得了较好滚动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邮凹陷邵伯地区戴南组发育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隐蔽圈闭,扇体识别、形态刻画及砂砾岩厚度预测是此类圈闭描述重点及难点。针对难点,通过正演模拟明确了扇体内幕及外部的地震反射特征,以指导地震剖面扇体识别;应用三维可视化地震数据浏览确定了扇体空间特征,以多属性聚类分析圈定了扇体平面形态;应用波阻抗反演预测了扇体储层厚度。综合以上研究,邵伯地区落实扇体圈闭5个,为钻探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在后期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需对所利用的地震属性进行有效分析,给特征明显的属性赋予明确的地质意义。以黄珏油田为例,应用地震属性技术对目标储层进行预测,为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提供参考意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三叠系阿克库勒组阿四段发育多条条带状砂体,为塔河油田主要碎屑岩油藏之一,前人研究多认为此类砂体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但在成因解释方面存在一些矛盾,因而有必要开展新研究。从研究区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相序等方面分析,显示阿四段属于湖盆边缘滨湖—浅湖环境沉积,条带状砂体为滨浅湖砂坝成因。依靠地震储层预测成果等,在研究区识别出了3期砂坝,并在研究区西部和东部发现2个季节性朵叶体,该区域内的砂体经过后期湖浪的改造后形成滨浅湖砂滩。参考前人地层、沉积等研究成果,提出研究区发育多期次滨浅湖砂坝沉积模式,认为塔河油田东部地区阿四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控制面积变小,从而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滨浅湖环境,在滨浅湖环境内发育了多期次砂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