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
催化裂化沉降器多臂式旋流快分系统封闭罩内的流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智能型五孔探针对催化裂化沉降器内多臂式旋流分离系统封闭罩内的气体流场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罩内流场为轴对称的三维湍流场,在旋流头喷出口处径向速度较大,呈短路流现象。根据流场测试结果,建立了三维气流速度分布的无因次计算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固定床反应器内,对乙醇酸甲酯催化水解制备乙醇酸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水酯物质的量比和空速对乙醇酸甲酯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水解工艺条件为质量空速(1~3)h-1,反应温度(70~85)℃,水酯物质的量比5~10。年产1 000 t合成气制乙醇酸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反应精馏进行乙醇酸甲酯水解,在回流比0.5~6.0条件下,乙醇酸甲酯水解转化率接近100%,乙醇酸水溶液产品质量达到企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催化裂化沉降器VQS系统内三维气体速度分布的改进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用智能型5孔探针对催化裂化沉降器内多臂式(A型)旋流快分系统封闭罩内的气体流场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对旋流快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旋流头上插入了一个筒状物(B型),并对其进行了流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B型的旋流头结构消除了旋流头喷出口的短路流,因而更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但在筒状物的底部附近呈短路流现象,是下一步继续改进结构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乙醛酸和甲醇为原料,采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乙醛酸甲酯.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酸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5℃、醇酸物质的量比6:1~8:1、催化剂用量为乙醛酸质量5%和反应时间1.5 h条件下,乙醛酸甲酯收率最高达74.8%.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反应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沉降器新型高效旋流快分器内气固两相流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侠  卢春喜  时铭显 《化工学报》2005,56(12):2280-2287
用CFX软件对催化裂化沉降器新型旋流快分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模拟,湍流模型采用雷诺应力输运方程模型.计算结果与用五孔探针测试的气相流场实验结果吻合很好.采用离散轨道模型对该旋流快分器内颗粒的运动情况进行了计算,并由此估算了旋流快分器的分级效率和总分离效率.模拟结果表明:该新型旋流头可消除现有旋流头喷出口附近的短路流,更有利于提高旋流快分器的效率.两种结构形式的旋流快分器分离效率的计算对比说明:在旋流头处加入一个内构件,是很有价值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亚硝酸甲酯再生反应性能,降低副产硝酸的生成量,采用超重力反应器,对一氧化氮氧化酯化合成亚硝酸甲酯再生反应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气体的进气方式、反应温度、甲醇与NO物质的量之比(甲醇/NO比)、NO与O_2物质的量之比(NO/O_2比)对亚硝酸甲酯收率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常压,NO和氧气采用分别进入反应器内后混合的进气方式,反应温度为30~50℃,甲醇/NO比为2~6,NO/O2比为5~7的条件下,亚硝酸甲酯收率可达96%以上。中试验证结果表明,小试实验结果具有放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催化裂化沉降器旋流快分系统的分离效率,首先对系统内气相流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采用CFX5软件和应力输运方程模型(DSM)对其气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用五孔探针测试的流场实验结果对比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应力输运方程模型适合用于旋流快分系统内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旋流快分系统内的流场为三维湍流场,在旋流头喷出口附近区域存在多个纵向旋涡,存在短路流现象,这是导致分离效率不易提高的主要原因.旋流快分头的S值和倾斜角对气流切向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应优化确定.加入汽提气后,对旋流快分系统内的流场影响不大,但对气体的快速引出有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