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1.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而言,体积波及系数和驱替程度是重要的评价参数。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港东一区一断块明三油组和枣南孔一段枣1281断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藏工程计算和注采井网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块注水体积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及其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指出在油田开发初期注水体积波及系数增长迅速,在开发后期增长缓慢,到高含水阶段后,宏观注水波及系数提高幅度不大,但水洗强度增加,使强水洗段厚度比例和驱油效率增大。认为需通过提高波及范围内的整体驱替程度来提高水驱采收率。该项研究对老油田开发后期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沙三段是北塘凹陷的主要含油气储集层,储集层成岩特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沙三段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粘土矿物演化特征的研究,明确了沙三段主要存在早期压实胶结和晚期溶解及部分再胶结两种成岩相,并将北塘凹陷沙三段碎屑岩储集层的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和晚成岩两期,具体分为早成岩B期、晚成岩Al期及晚成岩A2三个亚期,为储集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碎屑岩的成岩阶段是预测油气生成、评价储集条件的重要依据,对确定勘探目的层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浅层相比,深层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北塘地区沙三段储集层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塘地区位于黄骅坳陷北部,靠近沧县隆起和燕山褶皱带两大物源供给区.砂体成因及陆源碎屠供给区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围绕该焦点问题,通过分析西、北两大沉积体系轻、重矿物的组合特点指出了物源方向;对扇三角洲层序特征、滑塌重力流层序特征分别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该地区的沉积层序特征;利用拉度分析、砂体分布特征以及沉积演化的研究对砂体成因类型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该区砂体属扇三角洲和滑塌重力流沉积,同时指出滑塌重力流砂体是今后该区域勘探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5.
沙三段是北塘凹陷的主要含油气储集层,储集层成岩特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沙三段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粘土矿物演化特征的研究,明确了沙三段主要存在早期压实胶结和晚期溶解及部分再胶结两种成岩相,并将北塘凹陷沙三段碎屑岩储集层的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和晚成岩两期,具体分为早成岩B期、晚成岩A1期及晚成岩A2三个亚期,为储集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马东地区位于黄骅坳陷中部,其主要勘探开发目的层为沙一段。为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运用测井、录井、岩心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基于沉积模式系统地开展了沙一段沉积相研究与微相分析,通过对区内沉积特征的岩性、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分析,最终认为马东地区沙一段发育重力流水道和滑塌浊积扇两种沉积相砂体。其中,沙一中亚段和沙一下亚段为重力流水道沉积,可分为水道中心微相、水道边缘及漫溢微相和水道间及湖盆泥微相,重力流水道物源主要来自北东方向,水道规模不等,既有孤立水道,亦有分叉合并水道;沙一上亚段为滑塌浊积扇沉积,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在平面上呈规模不等的椭圆形分布。  相似文献   
7.
斜坡构造紧靠生油气凹陷,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是断陷湖盆油气规模聚集的有利构造单元,也是继"复式油气聚集带"之后各油田继续实现勘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有利勘探区带。歧口凹陷作为典型而独特的断陷湖盆,在古近纪时期,受基底差异沉降以及继承性大断裂活动两大主控因素共同影响,发育有5大斜坡区,划分为阶状断裂斜坡、多阶挠曲斜坡、简单斜坡、及旋转掀斜斜坡4种类型,5大斜坡环歧口凹陷中心呈规律性展布。  相似文献   
8.
港西油田二区砂体精细刻画及内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运用测井、地震、沉积模式及动态信息,对港西油田二区主力油藏进行单砂体精细刻画及内部构型研究,并结合露头、夹层识别、水平井、对子井及地层倾角测井信息,对研究区侧积砂体规模及产状进行预测,为港西油田二区二次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