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下部发育特征明显、类型丰富的河道沉积,综合三维地震资料、岩心、测井、古生物、黏土矿物分析等地质资料,对河道特征进行定量研究,讨论了河道类型的演变规律、控制因素及其油气成藏意义。基于平面形态、发育规模、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分析,将明下段河道划分为5种类型:大型高弯度曲流河道、小型低弯度曲流河道、微型曲流河道、网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构造沉降速率和古气候变化是河道类型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构造沉降加速,河道由大型曲流河依次转化为小型曲流河、网状河。距今约8.5 Ma的东亚季风增强事件导致降雨量增加、物源供给增强,随着快速湖侵,研究区由网状河沉积环境转化为浅水三角洲,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为骨架、河道间席状砂为主体的大型连片砂体。在该认识指导下,渤海油田首次在新近系发现大型连片砂体岩性圈闭,并成功发现垦利6-1亿吨级油田,开创了"大砂体岩性勘探"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位于莱州湾凹陷东北洼,郯庐走滑断裂的东支南段,受北东向走滑应力与南北向拉张构造应力共同控制。通过对“走滑-伸展”复合应力区的断裂展布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进行分析,明确了KL6A区块主要受伸展应力控制,继承性伸展控圈断层和走滑压扭应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断背斜是最为有利圈闭类型,位于走滑主应力带的KL6B和KL6C区块在走滑增压段发育的背斜、断背斜圈闭保存条件最为优越。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压扭控圈、张扭控运”走滑断裂差异控藏认识,明确了走滑主断层张扭段为油气向斜坡区运移的主要通道,较好地解决了油气是否能通过主走滑断层向斜坡区供给问题,实现了斜坡区勘探突破。此外,还建立了“油源、断层、圈闭”三元控藏模式,认为已发现的油气藏可以作为油气运移中转站向更高层位的圈闭供给油气,该认识成功实现斜坡区勘探层系的转移,在原来认为运移条件差的东营组顶部圈闭发现油气富集块,获得较大勘探发现。  相似文献   
3.
莱北低凸起位于渤海海域的南部,受两大富烃凹陷夹持,构造演化复杂,断块圈闭破碎,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长期没有商业发现.通过对莱北低凸起各个构造20余口钻井实钻数据及各项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莱北低凸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合近期的勘探发现,进一步总结莱北低凸起新近系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汇聚类型决定油气在凸起上的富集区带,莱北低凸...  相似文献   
4.
垦利6-1油田位于渤海海域南部的莱北低凸起,是一个新近系探明储量超过亿吨的整装、优质大型岩性油田。垦利6-1油田的重大突破打开了渤海海域浅层高产岩性油藏勘探的新局面。垦利6-1油田的关键成藏条件主要有3个方面:①莱北低凸起处于黄河口富烃凹陷的有利排烃方向,且其深层新生界底部不整合面之下发育两大隐伏汇聚脊,为浅层油气的规模成藏提供了优越的供烃条件;②在中新世晚期的湖盆萎缩期,河、湖沉积交互背景下形成的大型复合河道型岩性圈闭为油气的规模成藏提供了优越的储集条件;③连片复合河道砂体与区域湖侵泥岩形成的优质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在垂向上集中分布。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使得垦利6-1油田的新近系具有以"深层远源汇聚-断裂垂向输导-浅层枝蔓式运移"为特征的高效成藏模式。以新近系大型岩性圈闭精细刻画和大型岩性油藏高效集束评价为核心的勘探关键技术为垦利6-1亿吨级油田的高效评价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利用钻井、高精度三维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测试等各种资料对渤海海域莱北低凸起垦利6-1油田的油藏特征与成藏条件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垦利6-1油田具有油藏埋深较浅、测试产能高、含油层段集中、含油面积大、储量丰度较高的特点,是一个整装、优质的新近系大型岩性油田;双向烃源供给为大型油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块体旋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