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下部为例,阐明了利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的方法。首先基于岩石物性研究,利用时间-频率扫描分析技术,在90°相位地震数据体中,研究煤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其次通过设计特定的滤波器,进行地震滤波,抑制煤层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压制地震干涉左右),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相结合,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创建精细(高频)等时地层框架;最后结合地质特征、测井响应和地震相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频率的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沉积分析,采用混合频率显示技术,研究沉积相空间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山二段下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分流水道主要表现为3个走向:(1)呈先南北、后东西、再南北走向,沿S229、S228、S232、S208、Y124井边缘分布。在该分流河道中,在S231井附近可能发育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曲流边滩。(2)呈北西-南东走向,主要沿S212、Y127、S209井一线分布。(3)呈近东西走向,在沿S210、S226井发育一规模较大的河道侧向迁移带。   相似文献   
2.
针对延长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高压注不进、难见效、含水上升快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蓄能增渗注水技术。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蓄能增渗注入和焖井期间裂缝、基质压力演变及井底压力传播规律,同时分析了注入量对蓄能增渗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注入阶段中,随着水的快速注入,裂缝内压力升高,注入水由主裂缝向裂缝尖端传递,压力升高区域主要分布在裂缝周围,基质压力变化不大。在焖井阶段中,随焖井时间延长,裂缝及近裂缝带基质压力表现为先迅速下降,超过一定焖井时间后趋于稳定;距离裂缝大于30 m的基质压力随焖井时间延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井底压力同样表现为焖井初期迅速下降,后期趋势变缓。注入量越高,地层能量提升越高。进一步剖析了低渗透油藏蓄能增渗作用机理。矿场应用证明该技术提压增油效果显著,可为类似油藏蓄能增渗开发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APO-34分子筛,并考察了SiO2/Al2O3、H2O/Al2O3、晶化温度对SAPO-34分子筛合成的影响,进一步采用XRD、粒度分布、SEM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物料摩尔配比为n(Al2O3)∶n(P2O5)∶n(SiO2)∶n(TEA)∶n(H2O)=1∶1∶0.8∶3∶60,晶化温度为200℃,晶化时间为48 h时,合成的SAPO-34分子筛相对结晶度高,粒度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7.5μm.  相似文献   
4.
龙丽  肖松  白璞  刘艳娜 《硅酸盐通报》2014,33(5):1088-1093
纳米SAPO-34分子筛因其颗粒尺寸小和比表面积大等特性,使其在吸附分离和工业催化等领域表现出更好的性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常规水热合成法中硅源、模板剂等因素对合成的纳米SAPO-34分子筛颗粒尺寸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评述了两种合成纳米SAPO-34分子筛的新方法.最后对这类材料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纳米A型沸石研究现状,讨论了制备方法和各自优缺点以及原料、晶化时间、晶化温度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影响。从A型沸石生成机理出发,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该材料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白璞  刘艳娜  梅丽宝  孙彦琳 《应用化工》2013,42(9):1562-1566
按摩尔比Na2O∶SiO2∶Al2O3∶(TMA)2O∶H2O=x∶11.25∶1.8∶13.4∶700(x=0.2,0.3,0.4,0.5)配制初始澄清液,在不同陈化时间、晶化温度、Na+浓度、硅源条件下,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A型沸石分子筛。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火焰光度法对各产物Na+的吸附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个因素均会影响产物的结晶度;产物的Na+吸附容量与其结晶度及晶粒尺寸相关,晶粒尺寸对产物的Na+吸附容量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7.
白璞  刘艳娜  龙丽  孙彦琳 《应用化工》2013,(10):1757-1760
以硅溶胶为硅源、异丙醇铝为铝源、磷酸为磷源、三乙胺为模板剂,按摩尔比n(Al2O3)∶n(P2O5)∶n(SiO2)∶n(TEA)∶n(H2O)=1∶1∶0.8∶3∶60配制初始反应液。利用水热法合成SAPO-34沸石分子筛,考察了水热晶化时间对沸石晶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合成的SAPO-34产物结晶度随之升高,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也随之变大。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硅溶胶和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A型沸石.研究了不同硅源对纳米A型沸石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激光粒度分布仪(DL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硅溶胶作为硅源的产物结晶度较高,Si/Al=1.37,颗粒粒径分布为140~ 460 nm;而使用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的产物结晶度较低,Si/Al=1.15,颗粒粒径分布为60~150 nm.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Y型通道同步完全非对称简单排它过程.该模型是我们生活中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存在于交通系统、管网系统及电网系统等.过去利用完全非对称简单排它过程研究Y型通道时,考虑的主要是进入分支的流量(粒子在分离点进入两条分支)相同,而实际上流量经常是不同的.参数p和q(p<q和p+q=1)分别用来描述进入两条分支的流量比例.不同p和q条件下的稳态粒子流量、密度及相图的理论结果可以获得,理论计算的粒子密度与计算机仿真结果十分吻合.可以发现,当(q-p)增加时,高密度相的面积增加.所获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如何更好地选择管网直径和如何减少交通系统的堵塞.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陆相页岩储集层孔隙特征,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气体吸附法和压汞法等实验手段,对长7段页岩储集层中纯页岩和粉砂质纹层发育的页岩孔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可能影响孔隙发育的因素.纯页岩中主要发育黏土矿物粒间孔和有机孔,粉砂质纹层发育页岩中主要发育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相比纯页岩,粉砂质纹层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