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5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4篇
石油天然气   14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采用四组分法从辽河减压渣油中分离出胶质、沥青质,分别考察了它们在分散型催化剂作用下的临氢热反应行为。结果表明,胶质、沥青质一方面要裂化生成较轻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要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较重的反应产物以及甲苯不溶物。渣油在临氢热反应过程中,沥青质是生焦的主要来源,其次才是胶质。比较了热反应生成的沥青质与原生沥青质之间以及热反应生成的胶质与原生胶质之间化学组成的区别,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沥青质和胶质较原生的沥青质和胶质分子结构缩合程度高,并且反应苛刻度越高,缩合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常压渣油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的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研究了中东和克拉玛依常压渣油在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在热反应生焦诱导期内,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迅速下降;开始生焦后,胶体稳定性缓慢下降。从中东常压渣油的SARA四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碳氢元素组成、平均芳碳率等方面探讨了中东常压渣油在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稳定性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热反应中,由于裂解和缩聚反应的共同作用,使渣油的沥青质和饱和分含量上升,芳香分含量下降,胶质含量变化不大;随着热反应的进行,四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呈下降趋势,导致了渣油胶体稳定性的下降并发生生焦反应。  相似文献   
3.
4.
 在渣油悬浮床加氢分散型Mo催化剂前体的硫化过程中,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分析了催化剂表面的硫化状况,并对XPS谱图进行了拟合处理。结果表明,分散型Mo催化剂前体的硫化主要形成了四配位MoS2晶体。在100℃硫化条件下,分散型Mo催化剂前体硫化产物中,Mo4+约占全部Mo物种的81.62%(摩尔分数),表面Mo活性组分硫化率为68.94%,硫化产物中有效S含量为73.06%(摩尔分数);在300℃硫化条件下,产物中有效S含量为77.93%,表明在渣油悬浮床加氢工艺过程中,提高反应温度更有利于对分散型Mo催化剂前体的预硫化。  相似文献   
5.
6.
孤岛减压渣油供氢剂临氢减粘裂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压釜中对孤岛减压渣油供氢剂减粘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供氢剂能明显减少气体生成量、抑制缩合反应的进行、提高以不生焦为限度的反应的最大转化率。并通过对组分的分析,对裂化反应可能遵循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悬浮床加氢裂化油溶性催化剂与沥青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压釜反应器中对添加了油溶性 Ni 催化剂(UPC-O)和水溶性 Ni 催化剂(UPC-W)的辽河稠油常压渣油(LHAR)进行了悬浮床加氢裂化实验。通过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抑制反应生焦效果好的 UPC-O 与 LHAR 沥青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在 LHAR 中加入 UPC-O1000μg/g,沥青质和脱沥青质油中 Ni 含量分别出476μg/g和110μg/g 增加到7 559μg/g 和1 024μg/g,表明 UPC-O 在沥青质中有富集的趋势。FTIR 表征结果显示,UPC-O 和沥青质发生了相互作用。UPC-O 可在沥青质原位硫化为活性组分,对沥青质在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中的缩合起到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调节催化剂酸性或向反应体系外加抗氮剂的角度,介绍了加强催化裂化抗氮中毒能力,以增产汽油、柴油、丙烯或抑焦为目的的研究进展。针对于调变催化剂本身的酸性存在灵活性差、成本高的缺点,认为开发性优价廉的抗氮助剂改善原料质量,减缓催化剂中毒是有前景的抗氮中毒技术。  相似文献   
9.
噻吩在硫化态Mo基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噻吩在硫化态的负载型和分散型Mo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噻吩在硫化态Mo催化剂表面可发生微弱的化学吸附,在较高的真空度下脱附;噻吩主要以η1(S)配位形式吸附在硫化态Mo催化剂表面类似于MoS2结构边角的配位不饱和的Moδ+位上,硫原子与硫化态Mo催化剂上配位不饱和的Mo中心相互作用,降低了噻吩环的芳香性,从而增加了C=C电子云的密度,使C=C增强、C-S键减弱,有助于加氢脱硫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氧化预处理对焦化蜡油催化裂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反应釜中,使用高锰酸钾(KMnO4)对克拉玛依焦化蜡油(KLCGO)进行氧化预处理。分别采用蒸气压渗透法(VPO)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KMnO4氧化预处理前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官能团的变化,并在模拟固定床催化裂化(FCC)微反装置上评价了其催化裂化性能。结果表明,KMnO4氧化预处理KLCGO,产生了新的含氧官能团,KLCGO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由300下降至250左右。KMnO4氧化预处理同时也改善了KLCGO的催化裂化性能,使反应的总转化率增加3.33%,轻油收率增加7.73%,而干气和焦炭的产率可分别降低0.52%和1.08%。适宜的KMnO4氧化预处理用量为1500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