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无线电   1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时间分辨热透镜技术测定了铬酰氯分子在不同气压下的弛豫速率。讨论了热透镜信号中出现的致冷效应及弛豫速率较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亚稳态惰性气体原子[He(2~3S)、Ne(~3P_(0,2))、Ar(~3P_(0,2))]与SOCl_2的专能反应,在(230-430nm)波段观察到了产物的发射谱,光谱归属为自由基SO(A~3∏_(2,1,0)→X~3∑~-)的跃迁。对光谱强度分析表明:SO(A→X)的偶极跃迁矩Re随核间距明显地变化。通过拟合,找出了这一变化的关系。另外,本文还计算了SO(A~3∏_0→X~3∑~-)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  相似文献   
3.
氧分子的三个电子激发的Herzberg态(A∧3∑∧ u,c∧1∑∧-u,A′∧3△u)在地球上层大气低温条件下的光化学动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为上层大气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利用流动余辉技术和激光技术测量A∧3∑∧ 和c∧1∑∧-u态与大气分子碰撞反应速率常数的实验和结果,分析和讨论A∧3∑∧ u和c∧1∑∧-u态的高振动能级和低振动能级碰撞失活速率常数的巨大差别,并结合前人分析的结果提出自己的算法,最后,展望了实验研究上层气中Herzberg态动力学行为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TEA CO_2激光器的R28支线激发铬酰氯(CrO_2Cl_2)分子的某一振动能级,可观察到该分子的电子态荧光。定性地分析了荧光信号的动力学过程,指示经过多次碰撞后,分子较低振动态的能量向上传递到电子态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原子Ne(~3P_(0,2))与CH_3F、CHF_2Cl、CH_2I_2等分子的传能反应,获得了自由基碎片CH(A,B,C)、CH_2(b~1B_1)和CF_2(A~1B_1)的化学发光光谱,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研究了亚稳态He(23S)原子与N2H4分子碰撞传能,观察到了激发态产物NH(A3Π→X3∑+)、NH(c1Π→a1Δ)、NH2(A2A1→X2B1)的发射光谱.由相对光谱强度求得了形成各产物的通道比;分析NH(A3Π,v’=0)的转动分辨谱的结果表明,v’=0能级上的转动布居是“双模”分布.激发态产物NH(A)、NH2(A)的形成机理是:He(23S)+N2H4→N2H4→NH(A)+NH2(A)+H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流动余辉装置上,研究了亚稳态He(2~3S)原子与C2H3CN分子碰撞传能,观察到了激发态产物CN(A,B)、CH(A)、H*的发射光谱。对产物CN(B)光谱分析表明,CN(B,v=0,14)两振动能级出现了反常布居,其机理是这两个能级分别与CN(A,v=10O,30)的振动能级简并微扰所致.相对振动布居分析表明,除CN(B,v=14)外,产物CN(A,B)的振动布居随v增大而单调下降,是统计分布。产物CH(A,v=0)的初生转动温度Tr=2600K。各激发态产物的形成机理是:  相似文献   
8.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亚德态CO(a)分子碰撞激发 CS_2分子,在320-650nm波段观察到了较强的发射谱,其中450-530nm最强,且光谱呈带状结构。本文对于发光机理以及这一光谱归属进行了初步讨计论。  相似文献   
9.
10.
氮分子的第一电子激发态N_2(A,~3∑_u~+)可以在流动反应管中用Ar(~3P_(2,0))与N_2(X)之间的能量转移反应产生,由于它与基态之间的跃迁是禁戒跃迁,放N_2(A)的寿命相当长,约为2秒,M_2(A)与惰性气体及N_2(X)之间的淬灭速率常数都很小,因而它是一个优良的贮能分子。这些能量可以用来研究一些离解激发转移反应或激发转移反应。这类反应除了在激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