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无线电   9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从五十年代就开始研制超视距雷达,主要是在下列三个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第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实时诊断电离层状态的系统,并从中获得实时管理超视距雷达参数所必需的数据;第二,由于对雷达系统的精心设计和分系统关键技术的突破,使整个超视距雷达系统的动态范围可达30分贝,系统的反地物能见度达70分贝;第三,研制出一套完善的目标传播模式识别-跟踪-座标变换数据处理方法。下面分四个专题来敍述。  相似文献   
2.
3.
长椭球介质人头模型中的场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中给出一长椭球介质人头模型中的电磁场全波解。运用并矢格林函数和散射叠加原理 ,求解的电磁场表示为椭球矢波函数。导出了在人头模型中的耦合系数 ,最后给出了数字结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5.
丛林通信中的非相干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中间层为弱起伏随机媒质的三层介质中非相干场的混合路径传播模式,给出了直接波、多次反射波,第一和第二界面侧的lateral波四种混合路径传播模式的理论表达式,并对其传播机制和物理意义作了解释,这些结果可用于丛林军事通信和星际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电离层探测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串行探测方式,该方法利用短波宽带接收机并结合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了同时对多个电离层信道进行并行探测,大大的缩短了整个短波波段扫频探测的时间,拓宽了电离层探测在一些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一套适用于我国热带丛林地区的战术(100km内)天波通信电路设计综合算图。它可以通过图上作业迅速计算热带丛林环境中天波传播接收场强、发射功率、最低可用频率、电离层吸收.大气天线电噪声场强等。还可以计算丛林叶丛覆盖损耗,丛林中的水平偶极天线的增益损耗,太阳天顶角等。  相似文献   
8.
电离层斜向传播模式的智能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统计与数字图像处理中形态学算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高质量斜向探测电离图.结合观测描迹统计特性,利用改进的初始局部最大值和约束条件外推方法,实现了斜向探测电离层传播模式的智能识别,利用该方法可以自动提取常规电离图各传播模式对应的频率、群时延及信号能量等信息.  相似文献   
9.
电离层短波三维射线追踪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三维射线追踪的Haselgrove方程出发,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沿射线路径的电波传播参数,实现了电离层短波数字三维射线追踪,重点对数字三维射线追踪具体实现的一些关键问题处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本研究工作是结合传播工程技术问题开展的,以一类具体的电离层模型,给出了三维射线追踪在一些传播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娄鹏  王世凯  凡俊梅  焦培南 《电子学报》2012,40(9):1900-1903
 电离层行波扰动(TIDs,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是电离层一种周期性的电子浓度波动结构,它与上层大气内的声重力波运动有关.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判别TIDs的方法,建立了TIDs特征参数的理论研究方法.并通过分析多方位返回散射试验数据,研究定频返回散射回波信号群距离和跳距随时间、方位角的变化特征,提取了TIDs的运动周期、运动方向、波长等特征参数信息,从而实现对宽空间、大区域电离层波动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