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9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国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推出了一项(国家信息基础工程),英文缩写为NII,也有人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是一项跨世纪的信息基础工程,它将耗资约4000亿美元,历时20年左右,其目标是用光纤和相应的硬、软件和网络体系把美国的所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医院。图书馆以及每个普通家庭联结起来。NII的预期效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美国生产率提高20%~40%,每年可为工业创造新的销售额30O0亿美元,并提供十几万至几十万个新的就业机会。预计10年内可累计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约3500亿美元。专家们…  相似文献   
2.
针对5G网络的逐步商业化推进环境下通信运营商面对的需求、业务和挑战到通信运营商的网络安全责任。基于对网络安全构架和业务特征化的安全布局进行分析,重点对5G网络业务切片下的网络安全管理进行了安全策略差异化分析,着重提出了网络安全布局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发动机分析软件AVL-ETD,对某四缸汽油机的正时同步带传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了各个转速下皮带的动力学特性,对正时同步带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优化,得出降低曲轴的转速波动可有效提高正时同步带系统的动力学性能。为配气阀系及正时系统构件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而且为配气阀系、正时系统及整机NVH性能等的分析提供了必须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4.
5.
针对阵列信号波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先验信息已知的情况,利用信号的恒模特性,在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结构下,提出一种附加阵列导向矢量约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对约束情况下的卡尔曼滤波目标函数运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得约束条件下的最优估计表达式,并将其推广到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算法中,通过约束迭代算法对阵列估计信号的导向角施加约束,实现约束UKF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最优权值分配.仿真过程中,用所提算法与约束恒模迭代最小二乘算法和约束最小方差迭代最小二乘算法作对比,表明表明,该算法在收敛速度、信噪比、稳健性、跟踪性能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结合国内第一台千吨级反应器吊装实例,全面介绍了国内首创的双门式桅杆滑移法整体吊装工艺技术及其作业实施方法,本工法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制热技术——谷轮超低温数码涡旋热泵技术(Copeland Digital Scroll Heating)。该技术以数码涡旋技术为基础。在低温环境下(〈0℃)提供热量以达到舒适一直都是一种挑战。可选的制热技术——锅炉制热、电阻加热、加大压缩机、利用变频器超速运转等方法如今都在应用,但是没有一种方法达到高效率。超低温数码涡旋热泵技术使得热泵能在低温环境下可靠地运行,并能以最节能方法提供额外的热量。本文说明了超低温数码涡旋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在空调系统中的性能以及应用的灵活性。本文也探讨了一些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来设计和优化这项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乘用车第三阶段油耗限值法规的实施,油耗成为整车设计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为了能在整车设计过程中,试制车辆之前,给设计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设计验证手段,本研究利用发动机在环(EIL)测试的方法,实现了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的整车油耗测试.实验表明,基于发动机在环的整车油耗测试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能够为整车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放弃的效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承包人对工程款享有优先受偿权,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特别是现实中,预先放弃此优先受偿权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致使该制度并未取到明显收效,第286条被认为是中看不中用的"休眠条款",致使立法目的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现.笔者认为,此优先受偿权的产生完全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当事人是不得预先约定排除优先受偿权的适用,更不能将其无条件地放弃;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抛砖引玉,以期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