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增强铜-石墨复合材料电刷,研究了碳纳米管对铜-石墨电刷静态和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增加了铜-石墨电刷的破碎力和硬度,对电刷的电阻率影响不大。碳纳米管的加入使铜-石墨电刷的摩擦系数减小,并减少了电刷的磨损率,提高了电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增强环氧/石墨复合材料,并研究了酸洗处理对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硬度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碳纳米管相比,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增加了环氧/石墨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硬度,降低了电阻率。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增强环氧/石墨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21.9MPa,比未添加碳纳米管时提高了近22%;同时复合材料的硬度达到最大值21.7HS,比未添加碳纳米管时提高了近10%;复合材料的电阻率达到了最小值45036μΩ·cm,比未添加碳纳米管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降低了近17%。  相似文献   
3.
NH4HCO3溶液中PAN-基碳纤维电化学改性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循环伏安扫描法和XPS、AFM技术对在NH4HCO3溶液中经过电化学改性处理的PAN-基碳纤维的电化学特性、表面化学构成和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NH4HCO3溶液中纤维表面主要发生了水的电解析氧反应和部分电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氧化反应;纤维表面各含氧官能团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变化,NH+4与纤维表面官能团反应使纤维表面引入大量的酰胺基团;纤维表面形貌在点蚀和气动剥蚀效应的联合作用下不断粗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散热性能,文中对某家电产品中PCB 板上的散热器进行了热分析及结构优化,在翅片散热器热分析的基础上,对2 种二维多孔材料散热器进行了热分析,对比了3 种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研究表明:在强迫对流散热条件下,与翅片散热器相比较,二维多孔材料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更好;六边形多孔材料散热器比矩形多孔材料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要好,同时更有利于实现结构的轻量化要求,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产品利润。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炉矿渣微粉制备了无机聚合物胶凝材料,并从其化学组成、微观物相结构、细观结构的表征分析入手,结合胶砂试样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测试分析,阐明该材料体系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方面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无机聚合物为具有快凝高强特性的铝硅酸盐类化合物,主要是以-Si-O-Si-键或Si-O-Al-O键构成的具有链状、层状和三维架状结构特征的非晶态结构,其细观结构均匀致密,孔洞多为封闭孔洞。致密的结构和稳定的-Si-O-Si-键或Si-O-Al-O键赋予无机聚合物优异的耐酸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6.
磷酸盐基耐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磷酸铬铝树脂,同时制备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DSC分析了基体的交联固化,采用WD-1型电子万能实验机和SEM等研究了不同基体组成时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增强树脂/石墨复合材料,并加工成电机碳刷,研究了碳纳米管的加入对树脂/石墨碳刷静态和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提高了树脂-石墨碳刷的弯曲强度和硬度,降低了碳刷的电阻率.碳纳米管的加入减小了树脂/石墨碳刷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提高了碳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随着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今后中国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但是,结合电动汽车在长三角地区的应用现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电动汽车所冠以的“新能源”和“低碳”这两个字眼,并积极寻找发展新能源汽车真正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电解液对PAN-基碳纤维电化学改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磷酸、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3种电解液对PAN-基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改性处理,研究电解液种类对碳纤维电化学改性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酸碱滴定法、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和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IFSS)测试,分析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表面形貌及其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磷酸和氢氧化钠电解液处理时,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先迅速增大而后逐渐减少,电流强度为0.4 A/g时达到最大值;采用碳酸氢铵电解质时,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先缓慢增大而后迅速减少,电流强度为1.4 A/g时达到最大值.针对纤维表面形貌的AFM分析表明,在磷酸和氢氧化钠电解液中处理时,复合材料的IFSS主要受纤维表面刻蚀作用的影响,而采用碳酸氢铵电解液处理时,复合材料的IFSS主要受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碳纤维三维织物中的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三维织物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 、浸润性能和三维织物中不同部位纤维表面的XPS分析,研究了阳极氧化处理方式对三维织物处理均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脉冲式处理方法有利于减小处理过程中织物中存在的浓差极化,使三维织物得到均匀处理,从而使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