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液溴为溴化试剂,分别与2,6-二甲基苯胺、2,6-二异丙基苯胺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物料滴加方式,合成了2,6-二甲基-4-溴苯胺和2,6-二异丙基-4-溴苯胺,产率分别为67%和61%.通过 1HNMR 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山楂核制备粒状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磷酸为活化剂,用山楂核研制粒状活性炭,就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和A法焦糖脱色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预润湿时间6h,固液比1:0.8,磷酸浓度65%,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50min,所得产品的A法焦糖脱色率达100%以上,收率也高达35%。  相似文献   
3.
以乙醇溶液代替甲醇进行提取,探讨用无毒溶剂萃取草果生物活性成分的可行性。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常温回流萃取草果2h后过滤,滤液经冷冻干燥得褐色粉末,并通过小鼠喂养试验,验证其生理调节活性。结果显示:50%乙醇溶液提取物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明显降低,但并没有显示出降血脂、抗氧化及降血糖功效。实验证明,乙醇溶液提取的草果成分不能代替草果甲醇溶出物,尤其是传统中医药加水熬制的方法可能会使草果的活性成分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4.
柑橘油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报道了柑橘油的提取方法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耐高温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钒酸铋(BiVO4)黄色颜料的耐高温性,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反应,在BiVO4表面形成SiO2膜,使钒酸铋黄色颜料经过1 000℃的高温煅烧,依然颜色鲜艳。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耐高温钒酸铋黄色颜料的适宜工艺条件:在室温下,TEOS浓度为0.14 mol/L,反应2 h并陈化约20 h,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质量分数为0.4%,包覆2次SiO2。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得出结论:复合颗粒红外光谱显示,表面存在SiO2标准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X射线衍射证实SiO2以四方晶相包覆于BiVO4表面;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包覆的SiO2起到了防止BiVO4烧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Nano-ATH的表面改性及其在LDPE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氢氧化铝(nano-ATH)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其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的分散性.研究了表面改性条件对nano-ATH/L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nano-ATH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在偶联剂用量2.0wt%,改性时间20min,改性温度80℃的条件下,nano-ATH/L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改性后nano-ATH的分散性得以有效的改善,其表面确实包覆了偶联剂分子.  相似文献   
7.
以邻硝基苯甲醛、乙酰乙酸甲酯和3-氨基巴豆酸甲酯为主要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合成了硝苯地平,收率可达85.7%。对产品进行了MP,IR,1HNMR和MS检测。该合成工艺具有环保、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高和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磷酸为活化剂,用山楂核研制粒状活性炭,就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和A法焦糖脱色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预润湿时间6h,固液比1∶0.8,磷酸浓度65%,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50min,所得产品的A法焦糖脱色率达100%以上,收率也高达35%。  相似文献   
9.
乙酸(1-二茂铁基乙基)酯(记为配体2)与1-异丙基咪唑经过季铵化反应,制备出具有大空间位阻和富电子的配体1-(1-二茂铁基乙基)-3-异丙基-1-咪唑碘盐(记为配体1),收率为88%。利用1 H NMR、13 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考察了体系Pd(OAc)2/配体1催化4-甲氧基溴苯与苯硼酸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活性。实验发现:配体1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稳定Pd,在二氧六环反应介质中,碳酸铯为碱,1%Pd用量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加热回流3h,收率达93%。  相似文献   
10.
在293~393 K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乙烯(PE)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来确定PE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了聚乙烯亚甲基C–H伸缩振动模式(νCH2)的模式。研究发现,PE分子中存在晶区和非晶区。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PE分子中νCH2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2 920 cm-1(νas(CH2)crystalline)2 930 cm-1(νas(CH2)amorphous)2 850 cm-1(νs(CH2)crystalline)2 858 cm-1(νs(CH2)amorphous)。此项研究显示出二维红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热变性分析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