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力 《上海包装》1993,(1):33-33
首次保鲜产品的商业运输是采用了特殊的包装技术包装的出口花椰菜,它于六月中旬从Fremantle运往新加坡  相似文献   
2.
洪力 《微型计算机》2010,(10):95-95
我们在国内曾经做过一些市场研究。在所有中小型用户给服务商打电话求助的案例里,硬件出故障的比例很小,绝大部分是软件的问题。而软件问题中有大概80%的问题是和应用软件本身相关,另外15%则是跟操作系统与网络连接相关,只有5%左右的问题会和硬件相关。  相似文献   
3.
孟东林  洪力  刘潇  黄攀  谢鸣 《计量学报》2016,(3):289-293
评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新建反射试验场测试装置的准确性,需要足够准确的基准值。通过分析对比矩量法模型与实测模型,设计制作了一种小馈源偶极子天线,根据矩量法准确性与收发天线间距无关这一特性的近场法,分析了近场法在实测中的误差缩减效应,然后据此验证了基准值的准确性(在30 MHz~1 GHz频段24个典型频率点的场地插入损耗偏差小于0.22 dB,相当于天线系数误差小于0.11 dB)。在30 MHz~1 GHz频段10 m距离条件下对NIM新建测试装置的评测结果为:在24个典型频点,水平极化时偏差小于0.26 dB,垂直极化时偏差小于0.34 dB;在频率间隔1 MHz的扫频范围内,垂直极化时偏差小于0.6 dB。  相似文献   
4.
VB6.0-VB5.0=?     
众所周知,Visual Basic 5.0具有界面友好、易于编程、及时的解释编译能力,那么即将发布的VisualBasic 6.0又有哪些改进?  相似文献   
5.
当我刚拿到大众电脑公司的Freestyle掌上电脑时,立即想到了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早在1993年我就看到有关PDA的评测,那时的产品操作系统不统一,兼容性差,应用面窄,而且难以跟桌面、便携式电脑进行有效的通信。虽说产品体积小、携带方便,但产品的功能无法令人满意,因此缺乏购买能力,难以推广。也正因为PDA具有其它电脑无法比拟的小巧、轻便和易于操作的优点,其庞大的市场使它的发展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PDA在功能、  相似文献   
6.
虽说鼠标是计算机中的小玩艺儿,也就值几个钱儿,但用户不应该忽视,它除了是输入设备的必要件外,长时间握着也许会有腕关节酸疼和掌外侧发麻的感觉,因此在注意经常改变姿势、休息或起来活动的同时,买一个好鼠标也是必要的。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鼠标,鼠标生产商也在不断地改变着鼠标的性能和形状。目前的鼠标都是采用机械式,而鼠标生产大家—罗技公司总是走在创新的前列,不断推出合理性更好、功能更多的鼠标。  相似文献   
7.
8.
详细介绍了最新国际标准CISPR 16-1-4:2004第5.8条给出的两种评估方法-场地参考法(site reference method)和归一化场地衰减法NSA.为评估全电波暗室的性能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CNAS—CL01:2006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DILAC/AC01:2005《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GJB2725A-2001《测试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5.10.4中均要求校准证书应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2011年以前获认可的实验室能力采用BMC(最佳测量能力)表示.而2011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要求所有认可实验室的能力均要进行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后摩尔时代的发展浪潮下,异构集成技术正成为微系统工程化应用的实践途径,其带来高密度集成、多专业融合、高性能、微型化和智能化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潜在的可靠性问题,直接影响工程化的推广实施.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多尺度多物理特征下的潜在故障模式,并从设计制造基础能力、失效模式和机理、可靠性表征和建模、仿真预测平台、试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综述,指出微系统可靠性发展的技术挑战,并给出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