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寻找出高性能路由,然而传统的路由算法却很难解决此类NP C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后的自适应蚁群算法的路由解决方案,将路由问题假设为平面路由,并建立相应的网络模型。针对该网络模型,建立特定的平面QoS蚁群路由算法,并在MATLAB上对其进行模拟仿真,从而验证了它的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路由选择方案在求解实际网络路由问题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地解决QoS平面网络路由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复杂自然背景下的图像文字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门限梯度模式的图像文字检测方法。首先,在文字粗检测阶段中,该方法抽取了最大极值稳定区域(Maximally Stable Extremal Regions,MSER)作为候选文字区域,避免了对整幅图像进行扫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速度和实时性;其次,在文字精检测阶段的特征提取部分,为了克服文字区域颜色对比反转问题和自然图像 的噪声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门限梯度模式特征来描述文字区域的纹理特征;最后,在文字精检测的检测器设计中,利用极限学习机构造新的级联型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检测器,极大地缩短了分类器的训练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优良的检测性能,而且能极大地缩短分类器训练时间和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恢复力模型,设计制作了8个钢管混凝土柱试件并对其进行轴向往复加载,分析其受力机理和恢复力特性。基于试验结果,选用退化三线型模型,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柱无量纲骨架曲线模型,并提出其轴拉与轴压方向的峰值承载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鉴于钢管混凝土试件在轴拉与轴压方向受力机理的差异,对滞回曲线的正负向选用不同的滞回规则,建立了相应的卸载刚度函数。据此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滞回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恢复力模型的合理性,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可为斜交网格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斌  史庆轩  蔡文哲  彭一功  李涵 《工程力学》2020,37(3):167-175,216
通过3个T形截面RC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各变形分量所占比重及其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基于截面的弯矩-曲率分析,采用考虑等效塑性铰区高度变化的集中塑性铰模型建立了墙肢弯曲变形计算方法,通过对Lowes滑移模型的修正建立了纵筋滑移引起的变形计算方法,根据剪应变与曲率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剪切变形计算方法。据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考虑弯曲、纵筋滑移和剪切变形贡献的带翼缘剪力墙荷载-变形分析模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研究表明,该文提出的分析模型不但变形分量计算明确,对层间位移及任意高度处的变形均可做出准确估计,同时对于不同截面形式的剪力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性能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海雷  蔡文哲 《电信技术》2011,(12):103-104
随着企业信息化不断深入,数据安全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如果数据丢失,轻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恢复,造成业务的长时间停顿;重则导致业务无法进行,损失不可估量。保证数据安全最有效的手段是数据备份,因此要使用"数据容灾"技术。广义上可以把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容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涡轮发动机用微小孔冷却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介绍了冲击冷却、发散冷却、异型孔冷却、冲击-发散冷却等复合冷却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以及应用情况。研究表明冲击冷却和气膜冷却作为单一冷却手段,难以获得较高的冷却效率。现代高热力循环参数的涡轮发动机往往采用冲击/发散/对流等复合冷却方案,部分复合冷却方案能够满足出口温度1850K的燃烧室应用需求。与此同时,采用RANS模型开展微小孔冷却技术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手段,其中标准K-ε具有较高精度,但仍需发展更高精度的冷却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图论中闭环的应用问题,提出了结点满足某种特性的最小闭环、最小双闭环的概念,进而提出了“葵花”双闭环的概念,给出了最小闭环、最小双闭环和“葵花”双闭环的形式化定义、算法及算法分析,补充了图论中关于闭环的内容;同时也研究了闭环在视频侦察中的应用问题,为公安机关快速锁定犯罪嫌疑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复杂多维地震作用下带翼缘剪力墙的损伤机理和抗震性能,进行了5个T形截面RC剪力墙的水平单、双轴拟静力试验,研究双轴加载对T形墙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承载力、延性与耗能能力的影响,考察T形墙在不同双轴加载路径下的受力机理和多维抗震性能。结果表明:T形墙在单、双轴加载下的破坏均发生在墙肢自由端底部,双轴加载加剧了裂缝的开展和混凝土的剥落,且对翼缘的损伤影响更大;T形墙两正交方向的受力行为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双轴耦合受力产生的内力重分布和局部附加应力会改变T形墙的局部受力机理和整体性能,表现为一个方向受荷时,其正交方向在位移不变的情况下荷载会产生突变;相较于单轴加载,双轴加载下T形墙各方向承载力平均降低了6.90%,极限变形能力平均降低了11.28%,单个方向破坏时的累积耗能减小,且双轴耦合效应按“十”字形、“8”字形、矩形加载路径的顺序依次增强。鉴于地震动的随机性以及结构响应的多维耦合性会显著改变带翼缘RC剪力墙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建议在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合理考虑承载力的折减并适当减小层间位移角限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双轴耦合效应对不同截面形式带翼缘RC剪力墙多维抗震性能的影响,对3个T形截面和2个L形截面RC剪力墙分别沿其主轴方向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水平单、双轴加载下带翼缘RC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极限位移角、耗能能力与钢筋应变。研究表明:T形墙和L形墙的破坏均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即破坏集中于墙肢自由端,双轴加载加重了带翼缘RC剪力墙的开裂和损伤程度,且易引起剪力墙局部损伤集中;与单轴加载相比,双轴加载不仅削弱了带翼缘RC剪力墙各受力方向的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增大了腹板塑性铰区弯曲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加速了耗能进程、降低了单个方向的耗能能力,并且增大了腹板与翼缘竖向钢筋的应变以及翼缘的剪力滞后效应;双轴耦合效应对L形墙损伤的影响较T形墙更为显著,并导致双轴加载下L形墙各抗震性能指标的衰减程度大于T形墙。考虑双轴受力后,中国抗震规范关于RC剪力墙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仍较为安全,但安全冗余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王斌  史庆轩  蔡文哲 《工程力学》2019,36(12):165-176
通过对非对称截面带翼缘剪力墙的弯矩-曲率分析,分别计算了翼缘受拉和翼缘受压方向的截面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分析了轴压比、纵筋配筋率、腹板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翼缘宽度与腹板高度比、混凝土强度、配箍特征值、腹板截面高厚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并结合受压区高度的变化详细阐述了截面曲率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通过对4941个工况下计算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了带翼缘剪力墙截面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的简化计算公式,并进一步推导了曲率延性和位移延性的计算公式。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对,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该文公式不仅将翼缘受拉和翼缘受压状态进行了区分,并择取了影响截面曲率的关键因素,可为带翼缘剪力墙的变形能力计算以及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