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Cu-18Al-9Mn-3.4Zn(摩尔分数,%)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晶体结构、亚结构以及马氏体相变宏观形状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合金的马氏体晶体结构为18R结构,亚结构为层错;单变体马氏体表面浮凸呈"( ) "型,浮凸高度为400~500nm,浮凸宽度为2 000~2 400 nm;多变体马氏体表面浮凸呈"N"型和"山尖"型,浮凸高度为200~400 nm,浮凸宽度为1 000~1 800nm;浮凸角均为8°~12°;马氏体相变符合G-T模型的双切变特征,惯习面为(113)面.  相似文献   
2.
热喷涂工艺对Ni—Cr—Al涂层硬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弧喷涂是一种热喷涂技术,该技术具有优质、高效、低成本等特点.本文运用正交试验对电弧喷涂过程中喷涂电压、喷涂电流、喷涂压力、喷涂距离对Ni-Cr-Al涂层硬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别找到了影响电弧喷涂涂层硬度的主要因素,筛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今后电弧喷涂系统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超音速火焰喷涂参数对WC-Co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WC-Co涂层,利用X射线、万能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仪器分析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主要热喷涂参数对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孔隙率小于1%,界面结合良好、无剥落;喷涂距离是影响涂层结合强度、硬度的主要因素,当喷涂距离为210 mm时,结合强度可达到71.6 MPa,显微硬度可达到HV1 777;WC的分解受到温度和喷涂距离的共同作用,分解率可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西门子变频器MM440在主动放线架上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油层纵向非均质严重的问题。进行了一种分层采油技术的研究,实现了两个油层任意层段的选择性开采油,既能满足油田生产需要大多数油层。现场应用四口井,通过改变层生产效果明显。对于缓解层间矛盾的技术,更大限度地发挥松散砂岩储层生产力、改善水驱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云南省地理、降水、气候水文要素特征及其年际年内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水资源特征,以及分析2008~2012年内干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母相时效对Cu-11.1Al-6.5Mn-1.6Zn-0.1Zr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了时效过程中该合金相变、组织形态、晶体结构等变化。结果表明:在300℃以下温度时效,Cu-11.1Al-6.5Mn-1.6Zn-0.1Zr合金具有较强的形状记忆稳定性,当时效温度超过350℃时,因发生共析转变(β→α γ2),使其形状记忆效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空气等离子孤喷涂(APS)技术制备Al2O3-3%TiO2复合粉末涂层.采用金相分析方法研究喷涂工艺参数对涂层组织和孔隙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合理的喷涂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在实际中应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呢?下面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为例来说明。●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  相似文献   
10.
韩永梅 《焊接技术》2012,41(1):31-33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HVOF)制备WC- 10Co-4Cr涂层,对涂层进行300℃×1 h和500℃×1 h热处理,利用X射线、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仪检测热处理前后涂层组织、形貌和硬度的变化,并进行磨粒磨损试验,以分析涂层耐磨损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00℃×1 h热处理后涂层的硬度、形貌和耐磨性能与喷涂态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过500℃×1 h热处理后涂层的硬度下降了8%,磨损失质量增加了约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