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道次和双道次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变形量20%~50%在980、1000、1020 ℃变形温度、1000℃下不同变形量(25%~40%)以及1 000℃变形后间隔不同时间(1~20 s)的再结晶区的轧制过程。结合金相检测、电子背散衍射(EBSD)及X-射线衍射(XRD)等检测方法表征和分析了变形过程中的间隔时间、变形温度和变形量对晶粒尺寸、解理单元尺寸以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结晶间隔时间的减少、再结晶区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加,组织晶粒尺寸和解理单元尺寸均细化显著。当变形温度降低至980 ℃时,可获得更多的{110}滑移面,使得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模拟试验对临界区变形实现低碳微合金钢的晶粒超细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SEM、应力应变曲线和EBSD对超细晶组织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临界区变形工艺制备了有效晶粒尺寸约1μm的超细组织,该组织由超细晶铁素体和细晶粒状贝氏体组成。本试验中,随着临界区变形温度的降低,晶粒细化的程度在670℃时达到极限。此晶粒细化是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和先共析铁素体动态再结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Nd Fe B磁体近年来表面防护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涂层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弱酸性氯化物镀液在钕铁硼基体上制备了高耐蚀性的锌铁合金镀层,讨论主要工艺参数对镀层铁含量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采用盐雾试验(NSS)、SEM和电化学方法研究镀层的耐蚀性能和耐蚀机理。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后合金镀层含铁质量分数为0.92%,钝化后在质量分数3.5%的Na Cl溶液中出白锈时间达到196 h。合金镀层对钕铁硼基体起到阳极保护的作用,镀层结晶致密,填补了钕铁硼基体的固有缺陷,同时又为获得致密的钝化膜创造了条件,减少了镀层表面的缺陷,使镀层整体具有极高的电阻,提高了其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刘斌  韦奉  牛辉  汪兵  李拔  贾书君  刘清友 《焊管》2022,45(11):1-9
为研究不同组织X80直缝焊管与6.3 MPa氢气的相容性,采用扫描电镜分析、高压氢环境缺口试样慢拉伸试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6.3 MPa氮气条件相比,针状铁素体组织的Φ1 422 mm钢管母材缺口试样在6.3 MPa氢气中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和拉伸位移损失率分别为5.1 %、10.1 %和1.3 %;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组织的Φ1 219 mm钢管母材缺口试样在6.3 MPa氢气中的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和拉伸位移的损失率分别为4.9 %、62.8 %和13.7 %;针状铁素体Φ1 422 mm钢管母材相比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组织Φ1 219 mm钢管母材在6.3 MPa气态氢环境中具有更好的抗氢脆性能;Φ1 422 mm钢管直焊缝和Φ1 219 mm钢管直焊缝均为多边形铁素体组织;与氮气中相比,Φ1 422 mm钢管直焊缝在6.3 MPa氢气中的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和拉伸位移损失率分别为4.4 %、23.3 %和10.2 %;Φ1 219 mm钢管直焊缝在6.3 MPa氢气中的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和拉伸位移损失率分别为2.7 %、24.7 %和10.4 %。慢拉伸断口微观形貌表明6.3 MPa氢气的气体条件促进了氢致裂纹的萌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相、扫描、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以及低温冲击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在线淬火(DQ)和离线淬火(RQ)两种工艺对Cu沉淀强化钢淬火回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淬火工艺处理后的试验钢的板条结构比离线淬火工艺处理后的细,位错密度更高;经回火后,在线淬火钢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达到了665 MPa,离线淬火钢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为590 MPa,但是当温度从-80℃升高到-40℃时,在线淬火钢的低温韧性几乎没有提高,一直保持在10 J左右;当温度升高到-20℃时,韧性也只有95 J。相比之下,离线淬火钢在-40℃下的冲击吸收能量可以达到300 J,并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赫尔槽试验和镀液氧化加速试验,筛选了适用于弱酸性氯化物体系Zn–Fe合金镀液的稳定剂,得到最优稳定剂组成为:抗坏血酸1 g/L,酒石酸1 g/L,葡萄糖酸钠12 g/L,酒石酸钾钠4 g/L。采用该复合稳定剂的Zn–Fe合金镀液稳定性极好,在40°C下连续磁力搅拌168 h后仍保持澄清。通过测定循环伏安曲线分析了稳定剂各成分的主要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抗坏血酸是主要还原剂,酒石酸也以还原作用为主,葡萄糖酸钠是主要配位剂,酒石酸钾钠兼有较弱的还原和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抗大变形管线钢热影响区出现软化区的具体原因,本文采用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了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焊接热循环过程,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EBSD、透射电镜和冲击实验,分析了热影响区软化区的组织变化、晶体学特征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当母材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时,焊接热影响区的软化区出现在峰值温度600~700℃的高温回火区,此时组织转变成硬度较低的粗大铁素体+回火贝氏体,并且回复过程加快,组织中亚结构的大幅度减少和位错密度的显著降低是产生软化区的主要原因;软化区的韧性较好,但是在800℃的临界区,M/A组元发生了聚集和粗化,并且大角度晶界比例降低,导致了韧性低谷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及拉剪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N08825/X52爆炸复合板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界面X52侧显微组织逐渐发生回复再结晶;到580℃左右,界面X52侧组织开始发生再结晶,界面的硬化现象消失,界面附近显微硬度降到与X52基体同一水平。与热处理前相比,热处理后剪切强度降低缓慢。当退火温度小于580℃时,扩散层的γ-(Fe,Ni)固溶强化及结合区的塑性变形强化,导致界面结合强度较高,剪切试样全部在界面附近的X52基体处发生断裂,因此剪切强度基本未变;当加热温度高于580℃时,固溶强化幅度小于加工硬化消失引起的强度降低幅度,导致界面结合强度降低且剪切试样在波形结合界面处断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3种不同成分的Nb、V微合金化高钢级管线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绘制了动态CCT曲线,分析和比较了3种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值和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0.05Nb-0.03V配比能提高多边形铁素体的开始转变温度,从Nb钢的650~700 ℃,提高到700~800 ℃,并缩小多边形铁素体温度转变区间,扩大贝氏体温度转变范围,从Nb钢的400~650 ℃,扩大到350~680 ℃,同时抑制多边形铁素体相变,使管线钢更易获得所需的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