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沉铁渣还原熔炼—高温烟化过程的渣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铁渣的熔点介于1 100~1 200℃,且在CaO/SiO2=0.75、1≤Fe2O3/SiO2≤10和1 250℃的条件下,沉铁渣的黏度为0.6~0.7Pa·s,流动性较好,铅锌挥发率较高(96%),可以满足烟化炉作业对炉渣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NaOH-C-PbSO_4-ZnO体系热力学分析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aOH-C-PbS0_4-ZnO低温碱性炼铅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在600~1 200 K温度下体系中主要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G_T~θ),并绘制相应的△G_T~θ-T图。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1 200 K的还原气氛条件下,PbSO_4可以被还原成金属Pb,ZnO能够发生固硫反应生成ZnS,钠盐可转变成碳酸钠形态存在。该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1 123 K(850℃)时,体系中的稳定物相以金属铅、硫化锌和碳酸钠为主。试验结果与热力学分析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低温、低碳、无二氧化硫烟气排放、清洁环保的绿色再生铅冶金新工艺。该工艺以纯碱为熔盐介质,含铅次氧化锌烟灰为固硫剂,以焦粉为还原剂,在800~900℃还原固硫熔炼废铅酸蓄电池胶泥生产粗铅,同时以合格的硫化锌精矿回收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熔炼温度、纯碱用量、氧化锌和焦粉用量对金属铅回收率及固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80℃、纯碱与固体物的质量比为2.84、氧化锌用量为理论量的1.1倍、焦粉与胶泥的质量比为16%的优化条件下,铅直收率为96.64%,总回收率为98.06%,94.70%的元素硫被氧化锌固定。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工业大学冶金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冶金类专业特点,从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制度体系、操控体系及保障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低温熔盐炼铅产物中固态物颗粒和液态铅珠在Na_2CO_3热态熔盐中的重力沉降规律,优化了固态物和熔盐的沉降分离条件。结果表明:液态铅珠、ZnS和ZnO固态物颗粒在热态熔盐中的沉降速度顺序为PbZnSZnO,且温度升高沉降速度加快。但温度超过900℃后,ZnS和Na_2CO_3反应生成ZnO的趋势增大,不利于ZnO的固硫,因此沉降温度不宜超过900℃。在盐固比为2.8、温度900℃和保温3h的条件下,熔盐渣中超过80%的ZnS和ZnO固态物颗粒可沉降到反应器底部,实现与熔盐的热态分离;92%以上的液态铅能在较短时间内聚积到反应器底部,残留于表层熔盐中的铅小于2%。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PbSO4-ZnO-C体系中各组分在Na2CO3熔盐中的反应行为,揭示了PbSO4固硫还原炼铅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873~1 123 K的温度范围内,PbSO4首先和Na2CO3反应生成PbO和Na2SO4,PbO和Na2SO4再分别被还原成金属Pb和Na2S;温度大于1 123 K时,Na2S和ZnO反应生成ZnS和Na2O,Na2O再和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在PbSO4-C-ZnO固硫还原熔炼体系中不仅是充当反应介质,改善反应体系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效果,同时也是主要反应物之一;ZnO在反应过程中不仅是固硫剂,同时也是Na2CO3熔盐的再生剂。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种业务并存的动态网络,提出网络负荷概率判断的自适应业务区分动态退避算法——PJNL_ASDB算法。其通过概率机制判断当前网络状况,引入权值参数对优先级不同的业务采用自适应的动态退避方案,以实现不同优先级业务更合理的退避。二维离散时间的马尔科夫链模型数值分析与NS2仿真结果表明,PJNL_ASDB算法在网络状况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传输性能要求,而且提高了低优先级业务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某湿法炼锌厂产出的锌浸渣浮选银精矿为原料,采用回转炉还原焙烧—低酸浸出工艺进行脱锌研究。结果表明:在碳粉加入量10%、焙烧温度600 ℃、时间120 min、原料粒度—0.1 mm、回转炉转速5 r/min的条件下,铁酸锌还原焙烧分解效果最优,焙烧产物中可溶锌率达到85.83%。在硫酸终点pH为2、液固比5 mL/g、浸出温度70 ℃、浸出时间90 min优化条件下,对焙烧产物进行选择性浸出,锌和铁的浸出率分别为84.23%和34.71%。浸出渣中未溶解铁锌氧化物主要为还原焙烧过程中团聚成块的大颗粒及被硫酸铅熔化包裹形成的颗粒。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传统再生铅生产工艺所存在的熔炼温度高、能耗大、铅和低浓度SO2烟气污染严重等弊端,在对NaOH-C-PbSO4-ZnO低温碱性炼铅体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再生铅的低温碱性固硫熔炼新工艺.以废铅酸蓄电池胶泥(以下简称胶泥)为实验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别考察NaOH用量、熔炼温度、焦粉用量及固硫剂ZnO用量对金属铅直收率和ZnO固硫率的影响.获得优化实验条件如下:m(NaOH)/m(胶泥)=60%,熔炼温度为860℃,m(焦粉)/m(胶泥)=10%,m(ZnO)=m(理论量).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综合扩大实验,铅的直收率为99.09%,获得粗铅品位为98.86%,ZnO固硫率为93.37%.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可知,反应后原料中硫主要以ZnS的形式固定在渣中,NaOH绝大部分转变为Na2CO3,生产过程中无SO2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0.
针对"95后"大学生的特点,以冶金工程专业为例,提出适合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多阶段逐级提升"培养模式。构建"三层次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建立毕业论文创新机制,强化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