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7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青海日月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内部的一条NNW走向的右旋走滑兼逆冲断裂。 本文基于ENVI 5.1遥感图像处理平台对研究区高分一号多光谱(分辨率8 m)和全色(分辨率2 m)影像进行融合, 获取了高保真、 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 通过多尺度、 多角度、 多层次的构造解译以及对比, 将日月山西支断裂的海晏段划分为德州段(F1-3)和海晏段(F1-4)两个次级段, 同时利用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影像对德州段断错微地貌进行了解译、 分析, 结合对德州段野外地质考察, 进一步验证了影像解译结果。 研究表明: 日月山断裂的德州段由5条次级段落组成(f1, f2, f3, f4, f5), 并且该段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明显, 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倾滑分量; 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多期断层活动, 其中全新世断层活动可划分为两期, 最新一期水平位错量为6.5~8.7 m, 第二期水平位错量为12.3~14 m; 晚更新世也可划分出两期活动, 第一期水平位错量为16~20 m, 第二期水平位错量为28.5~47 m。  相似文献   
3.
2017年11月18日在西藏米林发生了MS6.9地震,目前尚未发现地表破裂带,发震构造尚不明确.震源机制解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集中在加拉白垒东北坡上一个NW走向的长约36 km、宽约8 km的狭长条带之内.余震条带的走向及长度严格受到派乡构造岩片NE边界走向及长度的控制,垂直于该条带的地震剖面清晰地揭示出一条倾向NE的低倾角逆冲断层面,结合震源机制解及GPS同震位移场的已有结果,初步推断它可能就是发震断层面.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上游加拉-米林河段两岸的湖相基座阶地面和山脊线在南迦巴瓦、加拉白垒脚下都发生了倾向SW的翘起变形,发震断层面构成了其上盘加拉白垒、南迦巴瓦强烈隆升区与其下盘地貌发生翘起变形的弱隆升区的分界面,推断加拉白垒峰沿着这一断层面不断地逆冲、隆升,以此来调节其两侧的不均匀挤出,而下盘近断层处的褶皱、拖曳等作用逐渐造成了阶地面、山脊线的翘起、弯曲变形.基于夷平面的区域变形分析,认为雅江缝合带作为主干断裂带从整体上控制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东构造结地区的碰撞-挤压格局.印度板块东北犄角的强烈顶撞引起了东构造结附近强烈的断块运动,嘉黎断裂带北侧的地壳显著增厚,主夷平面随之发生裂解.与此同时,由于碰撞带来的强烈挤压,派乡构造岩片、多雄拉变质穹隆沿着缝合带大拐弯内侧不均匀地挤出,南迦巴瓦、加拉白垒随之隆升.此次的米林地震仅仅是该不均匀挤出过程所引发的一次具体的事件,是派乡构造岩片内部的一条次级断层发生的一次逆冲运动造成的.此外,紧邻此次余震条带的南迦巴瓦NEE边界以及SE边界是一个潜在的地震空区,其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地质雷达在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快速发生沉积和侵蚀的地区,断裂附近的古地震遗迹会很快被掩埋。获取这些地区断裂的位置、上断点的埋深和标志层的断距等方面的数据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探测这些被埋藏的古地震遗迹。以北京平原区正断性质的新夏垫断裂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逆冲性质的六盘山东麓断裂为实验区。通过探测发现,对于断裂两侧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粉土或粉质粘土的新夏垫断裂,地质雷达可精确定位断裂通过的位置,指示上断点的埋深,但无法在地质雷达剖面上识别出各套地层。对于在T1基座阶地上通过的六盘山东麓断裂,地质雷达不但可以精确定位断裂的位置,而且可以在地质雷达剖面上识别出各套地层,进而求得断裂两侧基座的断距。  相似文献   
5.
2008年青海大柴旦6.3级地震及发震背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大柴旦地区发生6.3级地震,打破了青海省境内55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该次地震可能是对2008年5月12 日汶川8.0级地震在青藏块体内部应力调整的响应.通过该次地震及其发震断裂周缘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断裂活动性主要以逆冲为主并兼有走滑特性.对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开挖探槽,探槽剖面揭露该断裂带在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有过明显活动;断裂带周缘历史地震的分布特征表明断裂带新的活动明显向南迁移;这与野外调查结果断层活动不断向山前迁移相一致.根据对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性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内部中强震活动有顺时针螺旋迁移的特征,这一活动特征与GPS观测的青藏块体内部应力顺时针调整相一致,这一特征可能代表了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的一种新规律.基于对这种规律的认识和祁连地震带的大震构造孕育条件,祁连地震带东南部地区应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及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哈佛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和许忠淮认为1920mdash;1999年可靠的中国大陆震源机制解数据, 反演了中国西部及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上现代构造应力场.通过对FMSI反演程序多次的输入和检验, 得到了边界带上的应力场.边界带上最大主压应力sigma;1轴绝大多数近水平. 在90deg;E以西的中国西部大陆及邻区, sigma;1轴水平方向基本上为近SN向;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sigma;1轴水平方向基本上为近NE向;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sigma;1轴水平方向绕喜马拉雅构造东端顺时针方向旋转.最小主压应力sigma;3轴倾角呈两极分布,西域地块区内活动地块边界带和青藏地块区内东北缘部分段sigma;3轴倾角较陡, 而青藏地块区内sigma;3轴倾角近水平, 所以西域地块区和青藏地块区内东北部相对于其它大部分青藏地块区, 有更多的逆冲地震.应力场在同一个边界带具有非均匀性. 北天山带、南天山带、西秦岭mdash;德令哈带、岷山mdash;龙门山带和安宁河mdash;小江带的非均匀性相对要小一些, 西昆仑带、海原mdash;祁连带、东昆仑带、玛尼mdash;玉树带、澜沧江带和滇西西边界带的非均匀性相对要大, 而喀喇昆仑mdash;嘉黎带和喜马拉雅带的非均匀性最显著.由于震源机制解数据的限制, 本文给出的是边界带上部分段的应力场.   相似文献   
7.
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唐山口段山前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蔚广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北端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内的一个半地堑盆地,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为控制该盆地形成的边界断裂。该断裂带位于唐山口段的山前断裂在冲洪积扇体上形成了线性特征显著的断层陡坎。横跨断层陡坎开挖的探槽表明该条山前断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探槽揭示了2条活动断层以及相应的3次古地震事件。在距今约9ka时其中一条断层首次活动,之后在距今约7.3ka时该条断层再次活动并引发了另一条断层的形成与同步活动。最后它们又发生了第三次活动,而最新一次活动的时间由于相应地表沉积的缺失而无法获得。这3次古地震事件的累积垂直位错约为8.1m。估算出整条山前断裂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1.7ka、平均滑动速率约为1.6mm/a。此外还依据经验公式估算出了各次古地震的参考震级。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是我国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流域,近年来探测工作对黄河中下游的活动断层有较多新认识,如构成北华北盆地与南华北盆地新构造分界的新乡-商丘断裂,新发现存在多个晚更新世活动段,具备发生中强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对识别沿黄河中下游的地震危险源、提高地震危险性认识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活动断层探测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活动断层分布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灾害影响,并提出后续工作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累积地震位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内发生MS8.0地震。此次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产生1条长达2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文中选择位于地震地表破裂带北段的南坝镇、凤凰村以及南段的映秀镇这3个地点,以被断层错断的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对多级阶地面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及断层陡坎地貌进行了野外实测工作。经过测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各级阶地上断层陡坎的高度,该值即为该阶地记录的地震断层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以本次地震的垂直位错量作为古地震位错量的均值,则可计算得到每级阶地累积的地震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各点T1阶地形成以来仅经历过1次事件,即本次地震事件;T2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5次事件;T3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9~11次事件;T4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20次事件。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数据,则可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的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北西部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DGPS系统测量海南岛西部阶地,绘制地质地貌综合剖面,将西部阶地分为海成阶地和河流阶地两种。其中海成地貌包括一条砂堤和四级阶地:砂堤宽2~10m,高程约10m,形成于5ka以来;海成一级阶地发育较好,阶地面高程21~22m,形成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之间;海成二级阶地顶面高程约32m左右,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海成三级阶地较为发育,阶地面高程40~42m,形成于121.8ka;海成四级阶地零星分布,阶地面高程约57m,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河流阶地也可分出四级:一级阶地高程约20m,局部发育,形成于11.4ka;二级阶地高程约34m,形成于47.2ka;三级阶地高约50m,其基座顶面标高约41m,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四级阶地高程约71m,基座面标高约60m,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这些阶地中均以二级最为发育。晚更新世以来全区处于整体加速抬升的状态。依据阶地面的综合剖面特征,认为王五-文教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