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篇 |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10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轻工业 | 7篇 |
石油天然气 | 16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针对二连盆地储层渗透率超低,孔隙喉道细小,黏土含量高、膨胀性大,储层敏感性强,储层改造伤害性大、压裂后效果差的突出难题,开展低伤害改造技术攻关。对低伤害机理、低浓度压裂液体系筛选、新型低伤害材料、低伤害工艺优化与压裂全程精细管理上进行了研究。通过7a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研制出1套适合超低渗透致密储层的新型综合低伤害压裂技术,将储层综合伤害程度降低了10%~20%,作业成本降低20%以上,现场应用效果显著,为国内同类超低渗透致密油藏的经济开发提供了重要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2022年,风险探井充探1井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三2亚段海相泥灰岩段测试获工业油气流,发现新的产油气层段和新类型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大发现,但对泥灰岩油气成藏认识尚不清楚,制约了勘探选区与部署。以充探1井为重点,研究剖析了雷三2亚段泥灰岩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1)油气及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显示充探1井雷三2亚段泥灰岩油气来源于自身泥灰岩烃源,泥灰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储集层,源-储一体;(2)雷三2亚段泥灰岩在川中地区为潟湖相沉积,厚40~130 m,面积约40 000 km2,生烃强度为(4~12)×108 m3/km2,估算生烃量为25×1012 m3;(3)川中潟湖相区泥灰岩储集层大面积分布,西充—仪陇、资阳—简阳和磨溪南等3个地区储集层厚20~60 m,分布面积为7 500 km2;(4)潟湖相泥灰岩油气具有“源-储一体、膏盐岩封盖、超压... 相似文献
6.
综合应用直流磁化率和交流磁化率等各种磁性测量技术和方法,可以对材料的磁相态进行研究和表征。本文报道了我们在分子磁体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AFOCT)系统中敏感光纤器件老化对系统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首先,基于法拉第磁光效应,采用琼斯矩阵建立AFOCT系统的传输模型;结合存在双折射的传感光纤的琼斯矩阵,给出系统的注入电流测量值的表达式。进一步,搭建了光学测试系统,实验表征传感光纤的双折射率;基于测试结果,对传感光纤的琼斯矩阵以及系统传输模型进行校准,以降低AFOCT系统注入电流的测量误差。最后,对传感光纤开展了相当于实际运行3个月的加速老化试验,并测试获得老化后传感光纤的双折射率。采用校准后的AFOCT系统传输模型,分析了老化后双折射率的变化对系统注入电流测量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传感光纤老化3个月之后,系统就已经产生了0.295 5%的相对误差。 相似文献
8.
Nakagami信道通过不同的衰落因子m可以仿真不同的信道衰落环境,仿真数据与实际测量值吻合度较高,在信道仿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针对Nakagami信道模型的可信性研究较少,缺少科学的比对验证方法。根据典型Nakagami信道的一阶包络序列服从Nakagami分布这一信道统计特性,提出一种基于Cramer-von Mises (CvM)算法的拟合优度检验方法。使用“高斯+瑞利+直流”组合法建立Nakagami衰落信道模型,得到信道输出序列并从中提取包络序列。在此基础上,利用双样本CvM检验算法对包络序列的理论分布和实际分布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实现对Nakagami信道模型的可信性评估。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与K-S检验、卡方检验和Z检验+卡方检验融合检验算法相比,CvM针对不同m下的Nakagami衰落信道均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同时在可靠性和复杂度方面也具有优势,其对虚警概率为0.01以下的Nakagami衰落信道识别准确率达到92.6%,对样本长度为300 000以上的Nakagami衰落信道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6.4%,而当待检验信道为其他信道时,不存在误识别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楚雄换流站直流阀组在解锁状态时,若需要操作500kV直流阀组进线中间断路器,就必须到间隔控制单元(6MD66)进行就地解联锁操作,而无法在后台工作站进行远程自动操作。为此对楚雄换流站站交流场中间断路器分合操作逻辑进行分析,找出无法后台远方操作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案,使运行人员可在主控室后台工作站进行远方分合操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