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0篇 |
综合类 | 1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电场并网对孤网高频切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风电机组的有功输出随风速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以及风电场并网带来的安全控制装置配合问题,分析了风电场对孤网系统高频切机和低频减载装置动作情况的影响。通过对实际系统的仿真分析,研究了故障后有风电场运行的孤网系统暂态过程和安全控制装置动作情况。结果表明风电接入电网后,风电机组出力的波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切机措施的效果,系统原有的高频切机装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提出的思路和改进方法对含风电场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措施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面临转型,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是实现这一重大转变的关键步骤。新一代电力系统是其发展历程的第三代,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比,形成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是其重要标志,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更加智能化和多能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是其发展方向。根据当前及未来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分析,提出了新一代电力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具有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支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网,以及与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高效低成本太阳能风能发电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储能技术、高可靠性低损耗电力电子技术、高强度低成本绝缘技术和超导输电技术,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几类技术整体突破将对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上述技术特征内涵和核心技术问题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新一代电力系统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换相失败是直流输电系统逆变器最常见的故障之一,通常故障清除后直流系统可以恢复换相,周期性换相失败很少发生,过去国内从未出现过换相失败闭锁直流的情况。通过对林枫直流现场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换相失败持续时间达到保护定值,保护正确动作;而励磁涌流引起枫泾站换流母线电压畸变、阀控VBE对已关断阀执行重触发以及换相失败恢复期间直流电流过冲等因素是导致林枫直流发生周期性换相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基于电磁暂态程序建立了林枫直流输电研究模型,其中控制保护采用了与实际工程一致的详细模型,通过仿真研究提出了极控系统的改进措施:取消瞬时电流控制、优化换相失败预测和低压限流等功能,最后在林枫直流输电工程中进行了现场验证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地区电网调度操作管理专家系统的应用东北电力学院陈树勇,王林川吉林省电业局杨右宏,孔军调度和控制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而电气倒闸操作又是调度和控制的基本手段之一。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要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如:运行方式变更、执行检修计...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把以某15 t级装甲履带车辆的机械传动系统改装成双电动机独立驱动电传动系统,体现电传动履带车辆的优点,依据该型车辆的整车设计参数和动力性能指标参数,对驱动系统中感应电动机、侧传动性能参数进行合理匹配计算。运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协同仿真与虚拟样机技术,借助控制系统分析软件Matlab/Simulink和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RecurDyn/ Track-HM,对整车行走系统及电动机驱动系统进行了建模与协同仿真,并提出转矩控制策略。对加速性能、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原地转向等四种不同极限工况下驱动性能的仿真结果均得到国内首台电传动履带车辆原理样车实车路况试验结果验证,从而说明匹配是合理可行的,协同仿真模型及控制策略是正确的。对提高国内电传动履带车辆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容量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暂态稳定特性和调度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给出了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动态仿真数学模型和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与国内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相联接,实现了含风电场的电网动态稳定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结合风电场接入系统实例,分析了大容量风电场接入系统后电网的暂态稳定特性,提出了保证风电场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风电场安全容量的概念。探讨了通过控制负荷侧功率因数、采取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加强网架结构、故障后切除风电机组等措施改善电网暂态稳定水平、提高风电场安全容量的办法。通过计算风电场不同开启容量下最大可调出力及对应风速的关系,提出了风电场接入系统后的电网调度对策,采取该调度策略,可以提高风电场的接入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无功电压控制研究中的系统分区是一个非线性的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使用常规方法常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系统分区,并基于电压幅值对无功功率的灵敏度定义了电力系统各节点间的电气距离,对待分类对象的全体作适当的标定,运用传递闭包法求出动态分类,通过计算统计量F最后得出最优分类。该方法所占内存小,计算速度快。经IEEE39节点测试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风电场风速和发电功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140,自引:11,他引:129
风速预测对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的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风速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可以有效地减轻或避免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风电场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基于时间序列法和神经网络法,该文对风速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预测风速的时序神经网络法。该方法用时间序列法建模,得到风速特性的基本参数,并用这些参数选择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滚动式权值调整手段。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风速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