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篇 |
综合类 | 14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5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9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了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实时仿真并对控制功能进行研究,基于实时仿真平台RTDS搭建了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详细仿真模型,通过进行启停控制、阶跃响应、功率控制、无功控制、交流系统故障等试验,研究了直流输电基本控制功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控制系统能准确和快速响应,表明了该模型可用于直流运行特性和交直流交互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3.
纺织工业废水具有高浓度、高色度、高碱度、低BOD/COD比值的水质特性。近几年来对该污水采用了厌氧消化工艺,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对该污水处理系统工程中的厌氧消化技术进行小结和评价,从而确定了厌氧消化技术在纺织工业行业污水处理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是影响有机质保存的重要因素。以中国北部的二连盆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对有机质保存的影响,发现二者均明显影响着有机质的保存:还原性越强越有利于有机质保存,沉积速率越大越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综合分析发现有机质的保存并非受单一因素控制,氧化—还原程度偏氧化的凹陷中如果沉积速率较高,有机质快速埋藏可以缩短有机质的降解时间,从而使有机质也能得到较好的保存;沉积速率低的凹陷中如果氧化—还原程度偏还原,有机质也能得到较好的保存。有机质保存受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的综合影响,它们在有机质的保存中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单一通过氧化—还原程度或沉积速率分析有机质的保存程度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5.
6.
页岩井壁失稳是造成页岩气钻完井工期长、成本高的一个主要原因,页岩理化性能分析能够为井壁失稳预测和钻井中工作液体系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南方海相页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仅利用传统的分析方法不能全面解释井壁失稳的原因,页岩浸泡实验能够直观地观测到岩石与流体的相互做用和裂缝延展情况,综合研究发现弱结构面沿着层理面和微裂缝不断扩展延伸是引起硬脆性页岩失稳的普遍原因。 相似文献
7.
8.
吐哈盆地火焰山断裂带夹持于西部弧形带和生烃凹陷胜北次凹之间,油气怎样由胜北次凹向西运移值得研究。对火焰山断裂带演化历史和西部弧形带成藏期进行了分析,认为火焰山断裂带在早、中侏罗世表现为沿煤层滑脱的正断层,在侏罗纪末期发生轻微反转,强烈逆冲并定型于第四纪,油气藏形成主要有两期:白垩纪末期一早第三纪和早第三纪末一第四纪早期,油气的充注发生在火焰山断裂带形成之前。火焰山断裂对第四纪以前的油气运移并没有影响,但终止了第四纪以来油气向西运移,决定了油气藏以煤系油为主、规模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超大型冷却塔风荷载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某超大型冷却塔进行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获得内、外表面的脉动风压分布。在外压测试中,改变外表面粗糙度和调整风速等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冷却塔大缩尺比模型对表面绕流高雷诺数效应的模拟;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冷却塔尾流进行测试,验证了由冷却塔整体气动力时程频谱函数确定涡脱频率方法的合理性;分析了环向断面阻力系数沿塔高的分布规律,在考虑相关性的基础上建议了冷却塔环向外表面的风压极值分布拟合曲线。在内压测试中,比较多种填料层透风率对于内压影响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了内压极值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聚气系统天然气资源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天然气资源量的定量模拟,提出“聚气系统”的概念,并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建立了聚气系统天然气资源量动态模拟模型。聚气系统是包含一个聚气区和若干与其相关供气区的天然气生、运、聚、散的自然系统。所建立的天然气资源量模拟模型包括了地史、热史、生排 烃史和天然气聚史,考虑了天然气支聚过程中的溶解作用、扩散作用和断层散失作用。利用此模型算得西部某盆地某聚气 系统各聚气单元天然气资源量演化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