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对供电能力与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传统单辐射、长距离供电的农网线路低电压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用电负荷高峰期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秩序。文章在辨识引起农网低电压问题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从变电站侧和线路侧两个维度,归纳总结了现行常用解决低电压措施的优点与不足。提出针对农网点多面广等负荷特点,重点研究了利用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来解决低电压问题的技术策略。对同数量、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馈线的不同位置对供电电压及系统网损的影响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接入农网对解决低电压问题效果显著,且改善效果与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密切相关,将其接在馈线中后段的作用要优于接在馈线前端。并以期望通过本研究,为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不断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满足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新一代智能电网能够根据实时的用电量情况动态的调节区域内电能分配及调度,需要实现高效且精准的用电量预测。传统电网中用电量预测方法是通过人工统计或者对历史同期用电量分析,粗略的计算出可能产生的用电量,不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无法满足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用电量精准预测。现在采用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预测模型,长短时记忆网络预测模型和生成对抗网络预测模型等方法对用电量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取代传统的用电量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智能算法可以大大程度上提高用电量预测的准确性,但要实现短时高效预测,还需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对智能算法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对供电能力与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传统单辐射、长距离供电的农网线路低电压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用电负荷高峰期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秩序。本文在辨识引起农网低电压问题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从变电站侧和线路侧两个维度,归纳总结了现行常用解决低电压措施的优点与不足。提出针对农网点多面广等负荷特点,重点研究了利用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来解决低电压问题的技术策略。对同数量、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馈线的不同位置对供电电压及系统网损的影响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接入农网对解决低电压问题效果显著,且改善效果与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密切相关,将其接在馈线中后段的作用要优于接在馈线前端。并以期望通过本研究,为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不断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满足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储能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能够提供调峰、调频等多种服务,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方法]  综述了现有主要储能技术的特点,分析了电源侧、用户侧和电网侧应用场景下储能的作用和需求。根据应用现状,指出影响储能进一步发展应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商业模式关键问题。  [结果]  最后从储能应用方角度提出应加强储能运行模拟、多重组合利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等建议。  [结论]  研究结论可为储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州高原地理条件、较低的农村负荷密度,以及较长的中压线路,如何提高电压质量、缩短停电时间、降低电能损耗,使农村居民“用好电”,是目前我们贵州电网公司农网改造中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概括了智能电网的定义及主要特征,并根据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展望了未来数年内智能电网将对低碳经济起到的促进作用,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将是低碳经济时代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城市饱和负荷的概念和特征,并结合相关城市发展规划,采用空间负荷密度法对饱和年遵义城网负荷做出预测,得到合理的负荷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了科学合理评价增量配电项目投资,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综合投资评价的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投资指标体系。首先分析了增量配电项目投资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建立了增量配电项目投资评估体系,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并通过权重计算对增量配电项目投资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最后,给出了增量配电项目投资运营的相关建议,为电网企业建设、投资和运营增量配电项目提供战略决策支持,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