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9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采用两种热处理工艺制度,得到不同基体组织的800 MPa级双相钢,并系统地研究了基体微观组织特征及其对强塑性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组织对800 MPa级双相钢的塑性变形机制有显著影响,从而导致性能产生差异。(F+M)双相钢由多边形铁素体和约28%的第二相马氏体组成,屈强比0.540,而伸长率达到23.3%;(BF+γ)双相钢由贝氏体铁素体基体组织和约24%的第二相残留奥氏体组成,其屈强比为0.702,同时扩孔率达到56%。(BF+γ)双相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厚度约为60~150 nm的γ相可有效分解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消耗裂纹扩展能量,同时诱导残留γ发生马氏体相变引起的体积膨胀还可弥合微裂纹产生的缝隙,在α相BF和残留γ两相的协调变形机制作用下,有益于提高其强度、塑性和扩孔性能。此外,(BF+γ)双相钢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增加至63.1%,同时基体中存在较高的位错密度,均可有效弱化微裂纹扩展的驱动能,增加其继续扩展所需能量,缓解其在变形或扩孔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一种TRIP型双相钢经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形貌特征及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其强塑性机制.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微观组织由约(57~58)%铁素体、(30~34)%马氏体及≥8.0%残留奥氏体组成,三相组织的协调变形机制,有利于实验钢的强度、塑性和扩孔性能的提升.在795℃退火处理有利于实验钢中残留奥氏体的稳定保留,体积分数达到12.4%,其相变产生的增强增塑效应,在强化基体的同时,还可抑制由于应力集中导致的局部软化,延迟颈缩的发生.此外,晶粒细化(98.863%的晶粒尺寸<3.0 μm)和大角度晶界比例增加(61.2%),均有效加速"位错墙"的形成,可同步提高实验钢的强度、塑性和扩孔性能,其中抗拉强度达到1095 MPa,伸长率为15.0%,扩孔率λ为55%.  相似文献   
4.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低氮低钒D36船板钢的析出相特征,并讨论了其沉淀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的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珠光体中未见析出相,仅在铁素体中观察到析出相。VCx析出相为矩形片状形貌,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弥散沉淀,析出相以{100}α-Fe为惯习面,与基体存在Baker-Nutting取向关系;少量球状V6C5析出相(单斜结构)与铁素体基体存在一定取向关系,可能是共格VCx相通过碳原子重新分布转变而成。低氮低钒钢中加入0.05%V,沉淀强化值约为63 MPa,加入微量铌后在铁素体内形成一定密度的位错能有效发挥钒的沉淀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弯管成形质量受多个工艺参数耦合影响的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以压模压力、压模助推力、芯轴间隙、芯轴伸出量作为优化对象,以壁厚减薄率、横截面畸变率和起皱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神经网络构建优化对象和优化目标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并以此作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实现管材弯曲的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最后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8.
漆来自深山老林,贝壳采自湖泊大海,两种原本毫不相关的材质,在扬州完美邂逅。漆的缓慢流动,让轻巧的贝壳终究扎根一处,呈现永叵的低调奢华。  相似文献   
9.
双绝赵如柏     
孙卫华 《中华手工》2011,(10):16-17
从雕漆到楠木雕,从楠木雕到漆砂砚,50多年来赵如柏一直在追寻那件最好的作品,即便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处在了让别人高山仰止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孙卫华 《山西建筑》2011,37(35):18-19
结合李泽厚的"西体中用"学说,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创作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分别阐述了对于"西体"和"中用"两方面的理解及倡导理念,以期引导国内建筑设计领域形成创新、多元、开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