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4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7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克服传统次同步谐振机电耦合仿真中仅采用简化的集中质块轴系模型而不能获取机组轴系细节扭矩动态的缺陷,设计了基于PSCAD和ANSYS软件的机—电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新的耦合机制,通过数据通信实现了两个软件间转速和转矩等接口信息的交换,从而可用复杂的连续质块模型替代原有的简化质块模型,使机电耦合动态分析更加完整和严谨,进而为深入的疲劳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印度某电厂机组出现的次同步谐振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获得了轴系特定轴段的动态扭矩响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白云区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位于广花复式向斜盆地,岩溶发育强烈,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基于地质钻探、文献调研、归纳统计等方法,系统查明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了场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岩溶发育机理,并探讨了钻孔密度和深度对岩溶见洞率的影响,对岩溶地基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 表明:场区岩溶发育影响控制因素主要有5类,其中具有强渗透性土体和岩面接触的覆盖层地形地貌、具有软弱界面的节理裂隙形成渗流通道的灰岩组合、不均匀的浅表水和深层地下水条件、纵横交错的褶皱裂隙与优势地质构造面、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溶洞深埋溶蚀,均为促进岩溶发育的关键因素.结合详细勘察(岩溶率28.2%)和超前钻勘察(岩溶率29.4%)分析,2号场区岩溶发育等级为中等发育,岩溶率随钻孔深度增加而增加,平面发育具有极其不均匀性,天然状态下岩溶地基总体处于稳定状态,适宜兴建高层建筑工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风险,提出了一种综合频率扫描和复转矩系数的定量评估方法。它首先利用阻抗–频率扫描获得串补输电网的简化等值模型及其参数;然后根据复转矩系数法推导出机组各扭振模式的阻尼显式表达式,兼顾了轴系机械阻尼和电气阻尼。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与特征根分析法的结果一致,但它的原理简洁直观、计算量小,且为机网参数的显式函数,能对多模式SSR提供直接、精确和定量的阻尼结果,可应用于工程上多串补、多个电压等级复杂电网的SSR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TLAB由于其强大的数值运算能力和开放灵活的应用界面而在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仿真方面,它具有诸多独特的优点。介绍了MATLAB平台的基本特点,探讨综合利用其Simulink环境、电力系统模块库、M语言和相关工具箱进行电力系统的控制设计和仿真分析,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实施,并就STACOM应用于电力系统仿真的优劣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不闭锁退出运行,需要限制直流短路电流的上升速度。MMC的主动限流控制能够通过减少电容放电时间实现短路电流的限制,并且不产生额外成本,是一种新型限流方案。目前的直流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无法体现MMC主动限流控制带来的故障电路结构和参数变化。文中提出一种考虑MMC主动限流控制的直流短路电流计算方法。通过引入电容放电状态占空比参数来体现主动限流控制对直流短路电流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直流短路电流的状态方程,给出直流短路电流的时域解析表达式。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上都电厂4号机上进行了附加励磁阻尼控制(SEDC)提高次同步扭振阻尼的现场试验,介绍了试验的基本原理、运行环境、主要内容和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励磁注入法可安全、可靠地激发轴系次同步扭振并精确测定其特征频率,SEDC能有效改善各扭振模态的阻尼且不会对励磁系统常规调节功能(自动电压调节器/电力系统稳定器)造成不利影响。作为中国第1次以现场试验方式实证SEDC提高次同步扭振模态阻尼的效果,为自主研发和应用SEDC抑制次同步振荡/谐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在电力系统频率概念及其测量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以观测模 型为依据,探讨了各种电力系统频率概念的异同;针对频率测量的目的,提出测量的基本要 求;以测频主算法的数值特征为线索对历史上各种测量算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评述;讨论 了测量的硬件实现及其测试;最后对电力系统频率测量的发展趋势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汽轮发电机接入串补输电系统面临的次同步谐振问题,研制出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流器的机端次同步阻尼控制器(generator terminal subsynchronous dampingcontroller,GTSDC)。它由多模态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和基于链式结构的高压大容量电流跟踪变流器构成,通过向机组定子侧注入幅值和相位可控的扭振模态互补频率的电流,实现抑制轴系扭振的目标。阐述GTSDC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研发一套等效容量为10 MVA、输出电压为22 kV的装置,并在上都电厂660 MW机组上进行现场参数整定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发的GTSDC能大幅提高扭振模态阻尼并有效抑制持续激励引发的强迫性轴系扭振,为解决次同步谐振和振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贺健  谢小荣  徐振宇 《华东电力》2013,(6):1211-1214
针对一个含串联补偿电容的单机无穷大系统,运用分岔软件Matcont、特征值分析法和时域仿真法3种方法研究了该系统的次同步谐振现象,并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的结果。结果显示,采用分岔理论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串补输电系统SSR现象的非线性特征,是一种可以精确分析串补度等参数对SSR稳定性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互备授时的分布式相量测量单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我国自主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同步相量测量的时钟源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文章从卫星信号覆盖范围、用户容限、授时脉冲的同步性能等方面分析了将北斗授时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广域同步相量测量的可行性.使用北斗和GPS授时的同步相量测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北斗授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研制了北斗与GPS互备授时的分布式相量测量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