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6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填土边坡土钉支护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成国  郭增玉 《山西建筑》2005,31(19):73-74
由相似原理推导出了本模型试验的相似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复合土钉支护在填土边坡中应用的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上部土钉比下部土钉所承受的土体拉应力更大,土钉的实际受力分布形态与土压力分布形态没有对应关系,在无支护的滑塌面部位或附近,土钉支护后仍存在优势滑移,这是对“加固后滑塌面后退”说的反证。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原西郊水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划分了坝区的降水区域,设计了排水井结构、井深、井间距和成井工艺,制订了抽水时间和抽水制度,对降水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降水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应变空间Q1黄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洛惠渠五洞简易盾构法施工现场取样试验,在对试验得出的Q1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假定弹性部分的唯一性关系,把应力空间的加载函数转化为应变空间的加载函数,根据Il′yushin公设提出了黄土的应变空间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曲线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Q1黄土的软化和剪胀特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观音河水库病险土石坝现有的勘测、试验、运行和险情实测资料等条件,提出了分析确定坝体土渗透系数的方法和结果,并用这组渗透系数计算不同实测情况的浸润线,得到计算与运行经验或实测基本一致的结果,表明了这样确定的坝体土渗透系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土在加载和增湿作用下能量的耗散和转换过程,以及黄土结构在加载和增湿作用下的破损规律分析,提出了黄土的增湿损伤变量的定义,并给出用与含水量或饱和度有关的增湿损伤的等效能量指标来描述增湿损伤的演化过程。参照J. C. Simo提出能量指标概念,提出黄土的加载损伤的能量指标,并通过黄土加载过程中的结构破坏过程、力学和强度指标的劣化分析,提出黄土的加载损伤演化方程。对黄土的常规三轴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提出符合相关联流动法则的以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的椭圆形塑性加载函数。通过提出的塑性加载函数、加载损伤演化方程和增湿损伤演化方程,根据损伤力学和塑性力学理论推导出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建立黄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6.
滑坡是黄土地区地质内外动力现象重要类型之一,文中详细论述了黄土滑坡发育的普遍规律和稳定性判断的理论和方法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鉴于目前各种地基基础规范和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对黄土地层的分类命名比较混乱,现行规范虽然反映了各种工程的特殊性,但未能反映黄土的本质。本文对现有分类命名作了分类比较,以土的本质为基础,反映黄土的特性,提供几种黄土分类命名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湿度Q2黄土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及参数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为满足逆作法施工的宝鸡火车站地下商场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的需要,根据土的非线性流变理论,通过对工程所在场地土的室内单轴和三轴流变试验,建立了高湿度Q2黄土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并确定了相应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9.
高湿度Q_2黄土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及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逆作法施工的宝鸡火车站地下商场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的需要 ,根据土的非线性流变理论 ,通过对工程所在场地土的室内单轴和三轴流变试验 ,建立了高湿度 Q2 黄土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 ,并确定了相应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0.
水跃值的变化比较复杂,与抽水井深度、半径、井出水量以及抽水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其中井出水量影响最大。本文根据抽水试验资料总结了黄土潜水井水跃值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成因;总结了水位降深随抽水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建立了经验公式;提出了公式中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