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6篇
机械仪表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立AGC机组调配调节费用的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带遗传算子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lant Growth Simulation Algorithm,PGSA),应用于机组调配经济性研究。为解决完整模拟植物生长过程全局搜索可能速度过慢的问题,采用最优保留和最差杂交后保留的策略,可在加速计算速度的同时抑制早熟,防止陷入局部最优。此外,为防止新生长点过于聚集,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机组进行分类,并在长出新生长点时,同类机组选择差异性较大的变异方式。对于存在多个最优解,采用多解平均法,确保机组调配的公平性。通过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压电缆日常巡检与消缺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电缆故障隐患,是降低故障率的有效措施。但忽略风险差异的定期巡检方案会导致人力资源被浪费在不必要的检查与测试环节。为了保证电缆可靠运行且兼顾经济性要求,该文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高压电缆巡检周期优化方法。首先针对历史故障数据,提出了一种高压电缆故障数据记录方法,计算电缆故障频率。其中将电缆线路按照巡检目标分为电缆通道、本体、中间接头、终端与接地系统五部分,并引用失效危险指数(IFC)模型计算各部分的故障频率;之后结合线路故障修复时间与线路重要性,计算电缆线路各部分的风险;并考虑电缆系统运行风险阈值,针对不同线路各部分的风险差异实现巡检周期优化计算。以某地区电缆线路为例应用上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IFC模型的故障频率计算方法无需人为干预,且在故障样本较少的条件下仍能产生有效结果;基于风险评估的巡检周期优化方法能够合理制定巡检方案,有效降低电缆运行风险,优化后电缆系统风险可降低70%。  相似文献   
3.
建立AGC机组调配调节费用的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带遗传算子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lant Growth Simulation Algorithm,PGSA),应用于机组调配经济性研究。为解决完整模拟植物生长过程全局搜索可能速度过慢的问题,采用最优保留和最差杂交后保留的策略,可在加速计算速度的同时抑制早熟,防止陷入局部最优。此外,为防止新生长点过于聚集,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机组进行分类,并在长出新生长点时,同类机组选择差异性较大的变异方式。对于存在多个最优解,采用多解平均法,确保机组调配的公平性。通过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变电工程领域中的主变压器选择方面,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理论已经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但未对成本计算中的不确定性做充分讨论。针对上述不足,运用LCC理论建立了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将其应用在变电站主变压器选择中,运用Monte Carlo方法针对成本的随机性进行了模拟,并对全寿命周期成本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用实例验证了模型和模拟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在负荷密集地区采用大容量变压器和控制运营成本是减少主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缆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电缆接地箱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且传统的制作材料防盗功能较差,大大增加了失窃的风险。对此,从电缆智能高压接地箱的研发意义出发,就其研发过程与应用功能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缆本体与电缆附件之间的界面压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缆附件的电气强度,电缆本体与附件界面间压力的准确测量,是确保电缆附件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几种电缆本体与附件界面压力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内置传感器法、光弹性分析法、电阻应变测量法、现场实际电测法和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准确测量界面压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精确的负荷特性分析有助于准确地把握负荷曲线的变化规律,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根据地区电网历史负荷数据和相关资料,深入分析了各负荷特性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关联性,提出了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中长期负荷预测主导因素辨识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该方法能有效挖掘出真正对负荷曲线形状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应用于负荷预测建模。通过算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此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