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MnZn铁氧体粉体的燃烧合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Mn_χZn_(1-χ)Fe_2O_4(0<χ<1)。研究了Mn_χZn_(1-χ)Fe_2O_4粉体燃烧合成温度、燃烧模式和氧气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Mn_χZn_(1-χ)Fe_2O_4形成机制,并通过SEM、XRD分析测试手段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及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氧压力较低时燃烧以连续方式进行,压力较高时燃烧为分层燃烧;燃烧合成产物均为尖晶石相,且Mn含量越高,物相组成越复杂;空气中1000℃热处理2h,产物由多种尖晶石相转变为单一尖晶石相和α-Fe_2O_3相。 相似文献
2.
多种因素对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分形理论的指导下,以压汞测孔为基础,探索混凝土结构形成条件与其分形特征,尤其是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孔隙分形特征.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水化龄期下普通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孔隙分形特征的变化,研究了水泥熟料单矿物组成的孔隙分形维数.用压汞测孔的试验结果计算分析了混凝土冻融循环前后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在180d以内水泥石的孔隙的分形维数随龄期增长而增大,在龄期为360d时,虽然总孔隙率最低,但由于水化物结晶度提高,凝胶孔含量降低,毛细孔增多,其分形维数变低;硫铝酸盐水泥水化3d~14d期间,分形维数不断增高,28d维数回落,与硅酸盐水泥长龄期的特征一致.结论在水泥熟料单矿物水化硬化孔分布特征评价中,其分形维数大小顺序为C3S>C2S>CF>C3A.C4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C60非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200次后与受冻前孔隙分形维数相比有明显的变化,C100非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1200次后,其分形维数有明显的变化,而引气后的C60混凝土经1200次冻融循环后,其分形维数无明显变化.此外,养护条件对水泥石孔隙分形特征也有明显的影响.采用分形理论分析评价多种因素对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材料宏观结构形貌的分形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分形集与分形空间的属性,分析了混凝土材料宏观结构形貌的分形特征,用改变粗视化度的测试方法,测试了石子最大粒径较小的泵送混凝土和粒径较大的干硬性混凝土断面集料边界的分形维数,用盒计数方法测试了两种混凝土的断面集料状态、碱集料反应裂纹以及公路桥梁冻害后的裂纹的分形维数.研究表明,石子最大粒径较小的泵送混凝土集料边界分形维数较高,达到1 9232,粒径较大的干硬性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集料边界分形维数较低,仅为1 4549,但其集料的盒维数较高,达到1 9817.碱集料反应裂纹以及公路桥梁冻害后的裂纹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分形特征,用分形解析描述混凝土这一宏观结构特征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弧形水上升降式桥梁防撞装置防撞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重庆万州长江公路大桥两端部分拱圈及立柱在三峡水库蓄水淹没时可能因船舶失控或走偏航道而碰撞垮塌的情况,提出了弧形水上升降式桥梁防撞装置,旨在防止此类恶劣事故的发生,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最不利工况下船舶撞击该防撞装置的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装置具备较好的防撞能力,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光谱吸收和谐波检测的瓦斯浓度测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瓦斯特征光谱吸收特性和二次谐波检测原理的煤矿瓦斯监测方法,从理论上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以分布反馈(DFB)激光器做光源,使用正弦信号对激光器输出的激光频率进行调制,激光通过瓦斯密闭气室后,由光电探测器探测,对所得到的信号使用二次谐波技术处理后,得到密闭气室中的瓦斯浓度,结果与实际浓度吻合.最后对影响实验检测分辨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完全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能够满足煤矿瓦斯安全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精制焦化柴油中糠醛的水洗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化柴油通过纯糠醛加助剂精制后,其氧化安定性得到明显提高,但柴油中溶有质量分数为4.0%左右的糠醛,需要分离。采用水洗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验考察了水洗比、水洗次数、水洗温度、水洗时间及静置时间等水洗条件对糠醛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精制焦柴中的糠醛质量分数,达到分离的目的。对水洗效果影响较大的操作条件是水洗比、水洗次数和水洗温度,适宜值分别为0.8(V水/V油)、4次和35℃,而其它条件影响甚微。该方法分离糠醛柴油损失量小,可满足生产要求。水溶液中糠醛的回收技术是成熟的,工业化实施容易。 相似文献
8.
PP/PS-海泡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及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TAB对海泡石有机化处理并通过苯乙烯乳液聚合进行原位插层,将插层产物与聚丙烯熔融共混制备PP/PS原位插层海泡石纳米复合材料。用XRD、DSC、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XRD测试发现,乳液聚合后海泡石层间距明显增大,说明CTAB和聚苯乙烯对海泡石有剥离作用,复合材料为插层型复合材料。DSC结果表明一定量的乳液聚合海泡石的加入使得PP异相成核作用明显,且PP的结晶峰位置提前。SEM图片显示海泡石在两维方向达到了纳米级,且与基体有很好的相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9.
基于PLC无线通讯并车技术的群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PLC-PLC间无线通讯的4台U形门机的并车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通讯技术完成PLC到PLC间的数据传输及共享功能,实现4台U形门机之间群吊功能,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同步性较高,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工作温度和环境下Ni-P合金镀层耐磨性及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分析了Ni-P合金镀层耐磨性、耐蚀性与镀层含磷量、镀液化学成分、施渡工艺、热处理时效之间的关系 ,指出了在不同工作温度和环境下提高镀层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