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完全免费   3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移动Agent在网格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格和移动Agent技术的整合已经成为分布式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网格和移动Agent概念的介绍,对移动Agent的特点及其应用在网格中技术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在网格计算中应用Agent技术的思想,重点阐述了移动Agent应用在网格中的关键技术,讨论了移动Agent技术在网格计算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Agent技术在网格计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重庆地区页岩分布特点及页岩气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常规油气资源已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页岩气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可持续供给的重要选择,将对缓解我国目前及将来的能源供需矛盾起重要作用。页岩气是一种典型的"自生自储"成藏模式,重庆地区的下寒武统、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二叠统等3套主力烃源岩不仅分布广泛,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适中,而且埋藏浅,是页岩气发育有利层位。此外目前直接的油气显示说明该地区的页岩气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Web服务的高可用性已成为研究的一个新焦点。服务的复制是实现可靠性的一个主要的容错技术。复制技术在Web服务的环境下的研究很少,有的也已经过时,文章在借鉴已有的Web服务环境下复制技术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最新Web服务的复制中间件。  相似文献
4.
在张惠言先生短短的一生42年岁月中,有为之年不过10余载,中进士成名到去世不过3载。惊人的抱负和毅力成就了他作为当时经学、词学、散文、骈文、书法等领域的领军人物;开创了常州词派、阳湖文派;攀登了“孤经绝学”的经学巅峰。他的词学成就被令人奉为词学经典,文学成就被今人列为明清八大家之一。贯穿在他事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是一条独特的红线——事事争当“第一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诗人黄仲则及其诗稿的两坎坷的命运,通过对1776年诗人较为露脸的一年的遭遇及诗人去世前一年(即1782年)只留下一首诗的背景的分析,来透射出诗人遭受的历史的不公。同时依据诗人作品的统计数据来考证其诗作的冷落情况,揭示人为的摧残远胜于自然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正> 宋神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十二月,苏轼出生于成都府路眉州故居。嘉祐六年(1061年)十一月,25岁的苏轼赴凤翔府任判官,是他步入官场生涯的开始。从此,他就一直生活在仕途坎坷的权术阴影之下和危机四伏的党争漩涡之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作者《勾吴史新考》一书中有关勾吴史早期史论的节选。该书依据古代文献、考古学及学术界的最新成就,引述和评论了有关勾吴的来历、勾吴氏族的源流、吴都的变迁、吴王颇高与者减钟及宜侯久簋的关系、淹城与阖闾城的性质及其历程、阖闾的军事业绩、三位太子之谜、延州耒季子的命运、孔子及子贡对匈吴灭亡的影响、日本大和民族源出夫差之后等等勾吴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最新探索,为勾吴史的研究绘出新一轮的正本清源的蓝图。 限于篇幅,节选其中一部分首先发表以求教于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勾吴国的王族来自歧周,其族源即歧周的祖先。歧周的祖先一般只作为西周皇族的族源来研究。本文第一次以此作为勾吴王族的族源问题,作为独立的专题来研究。 本文立足于勾吴,放眼于当时的欧亚大背景,就歧周族源问题中与勾吴有关联的、或是歧疑未决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使勾吴王族族有其源、源有其始,有一个明确的族系。 本文以太伯、仲雍为下限,推断句吴王族的鼻祖为西戎牧羊人;辨析了“后稷”为自喾到夏之间几百年周先公们的“世”代,而不是“弃”一人的“一”代;阐述了以欧亚大陆的风云作为大背景的周族大迁徒;探索了吴、虞的来历。还涉及了勾吴土著族荆蛮的出处和勾吴族源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堰塞湖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堰塞湖对上游淹没区和下游溃决演进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危险,深入掌握堰塞坝冲刷溃决过程可为应急泄流道的设计和下游应急避险措施的制定等提供重要科技依据。本文以2018年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事件为研究背景,采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的手段对堰塞坝冲刷溃决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堰塞坝冲刷溃决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过流孕育阶段、溯源侵蚀阶段、溃坝发展阶段以及河床再平衡阶段,当溯源冲刷的陡坎追溯到上游坡顶,泄流槽进口断面在侵蚀作用下突然拓宽,泄流槽将连通形成底坡i>0的斜坡道,进而导致水流流速和流量突然增大,堰塞坝进入溃决快速发展的阶段。试验进一步探究了泄流槽开挖位置、开挖深度和宽度对溃决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泄流槽开挖宽度不变,深度增大时,洪峰流量降低、峰现时间延迟、溃决流量过程线更为平坦;当泄流槽开挖深度不变,随宽度增大峰现时间延迟。最后,对泄流槽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建议:泄流槽位置宜布置在坝顶高程最低的垭口,以减小洪峰流量,缩短溃决历时;开挖泄流槽时应优先考虑加大泄流槽深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溃决时的堰塞湖水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