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9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块简支闭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夹芯保温楼板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组合夹芯楼板的弯曲刚度.研究了混凝土面层厚度、剪跨区长度及自攻螺钉抗剪件的设置对组合夹芯楼板弯曲刚度的影响.分别采用美国规范ANSI/ASCE 3-91建议的换算惯性矩法和修正后的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刚度解析法计算组合夹芯楼板的弯曲刚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组合夹芯楼板的破坏形式有弯曲破坏和纵向剪切破坏;混凝土面层厚度越厚,剪跨区长度越小,组合夹芯楼板抗弯刚度越大;自攻螺钉抗剪件的设置,能够显著提高组合夹芯楼板后期(滑移产生后)抗弯刚度,而对组合夹芯楼板前期刚度(滑移产生前)没有影响;修正后的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刚度解析法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适用于组合夹芯楼板的弯曲刚度计算.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钢筋相互干扰、混凝土浇筑困难等施工难题,将型钢混凝土梁中的钢筋笼完全或部分替换成钢纤维,形成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完成12个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和1个未添加钢纤维、未设置钢筋笼对比试件的抗弯性能试验。主要研究钢纤维掺量、型钢配钢率、箍筋设置和主筋设置对抗弯性能的影响。增加钢纤维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承载力,其影响程度与型钢配钢率有重要的相关性,型钢配钢率越大,钢纤维的影响越突出。纵筋的设置能够大幅提升承载力,箍筋和钢纤维能够使纵筋对承载力的增强效果更为突出。试验结果表明:在相似用钢量的情况下,无配筋的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不但能够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困难,而且能够大幅提升延性性能,但由于未配置纵筋,正截面抗弯能力有所削弱;减小保护层厚度,提高型钢配钢率,能够充分发挥型钢翼缘良好的抗弯能力,弥补未设置主筋对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增加钢纤维用量,解决因保护层减小而导致的钢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变差的问题;在设置钢纤维的情况下,钢纤维掺量较多试件的损伤发展快于掺量较少的试件,并且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峰值荷载的损伤度越来越大;钢纤维用量越多,试件在峰值荷载状态下的耐损伤性能越好,即使在较严重的损伤状态下也依然能够保持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难题,利用离散的钢纤维代替传统钢筋笼,提出了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截面类型、钢纤维掺量、界面锚固长度和钢纤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设计参数,进行了36个型钢-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的标准推出试验,研究了试件的受力性能,对破坏形态进行了统计归类,完成了损伤破坏全过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自由端与加载端的荷载-滑移关系并不同步,自由端先于加载端达到屈服;黏结劈裂裂缝首先出现在保护层厚度最小的钢纤维混凝土表面,然后由外向内发展,而黏结裂缝以型钢翼缘肢尖处为起点,沿45°斜向由内向外发展,直至达到钢纤维混凝土外表面;试件的破坏形态可分为黏结劈裂破坏、黏结锚固破坏、过渡破坏和型钢屈服破坏4种类型;型钢与钢纤维混凝土之间的黏结作用主要依靠化学胶结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推出试验的黏结滑移全过程可精细化地分为5个阶段和5个极限状态。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应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根本要求。同时该课程教学应体现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下的现代钢结构课程教学新思想,建立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设计理念,强化钢结构力学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健  邵永健  薛建阳  伍凯 《建筑技术》2012,43(5):423-427
通过对剪跨比为2.5的10根SRC-RC转换柱和1根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载荷试验,研究SRC-RC转换柱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以型钢延伸长度、轴压比、配钢率为试验参数,分析了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滞回曲线、耗能性能和延性,并详细探讨了各参数对SRC-RC转换柱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破坏机理与抗剪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6个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转换柱的破坏形式可分为剪切破坏、弯曲破坏和粘结破坏。对转换柱特殊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箍筋应变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状况,揭示了其破坏机理。根据转换柱特有的构造形式提出了等效剪跨比的概念,用于反映型钢局部存在对转换柱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了计算剪跨比与等效剪跨比的换算公式。给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普通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带暗柱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适用性研究较少。研究采用延性系数、承载力、耗能能力及极限侧移角反映异形柱的耐震性,采用含钢率反映异形柱的经济性。在此基础上,可分别用延性系数、承载力、耗能能力、极限侧移角与含钢率的比值确定不同类型异形柱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含钢率在3.00%~4...  相似文献   
8.
伍凯  刘晓艺  陈峰  林诗琪  徐超 《工程力学》2021,38(2):110-121
为了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钢筋相互干扰、混凝土浇筑困难等施工难题,将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笼完全或部分替换成钢纤维,形成了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完成了36个试件的推出试验和13个试件的四点弯试验,分别研究了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在轴心力与弯矩作用下的界面失效,分析了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内力传递与破坏机理。钢纤维在混凝土裂缝处的拉拔行为形成了“桥接”效应,约束了裂缝扩展,改善混凝土裂后的抗拉性能,可以解决因保护层减小而导致的型钢与钢纤维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变差的问题,延缓甚至避免界面黏结失效的发生。轴心力作用下,因泊松比产生了型钢与钢纤维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挤压,钢纤维混凝土在两个正交水平方向承受拉力,这是钢纤维混凝土损伤与开裂的主要原因。钢纤维混凝土的损伤程度与界面的黏结性能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受到钢材泊松比的影响。在四点弯试验中,黏结裂缝集中出现在仅承受弯矩的跨中区域,型钢与钢纤维混凝土之间的内力传递以及由此产生的界面拉应力是导致黏结裂缝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黏结裂缝首先出现在钢翼缘的肢尖位置,并随着荷载的增大由内向外发展,直至发展到表面,形成可视裂缝。跨中区域最终形成了钢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梯形破坏面。  相似文献   
9.
以扬州市南部体育公园体育馆为背景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对超大跨度楼梯桁架施工安装和拆撑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桁架的结构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提出4种施工拆撑方案,分析桁架在各拆撑方案下的应力和位移变化。研究表明:按提出的施工方案进行安装时,桁架应力和变形均满足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要求,可保证施工阶段安全;提出的4种拆撑方案的桁架应力和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其中方案3的应力和位移变化较为均匀,可有效消除结构由于应力或者位移突变而产生的的不利影响,保证拆撑安全,建议采用方案3作为桁架拆撑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钢筋相互干扰、混凝土浇筑困难等施工难题,将构件中钢筋笼替换成钢纤维,形成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与钢纤维混凝土间的黏结性能是保证两种材料共同工作的基础,通过8个圆形截面试件与8个方形截面试件的标准推出试验,研究在不设置钢筋笼的情况下型钢与钢纤维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获得了荷载-滑移曲线、黏结强度、界面耗能等重要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加载端与自由端的荷载-滑移曲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并且当荷载达到峰值承载力时,曲线的差异性表现的最为明显。圆形试件总体表现出较方形试件更好的界面黏结效果,其名义黏结强度最大可达到1.913MPa,残余黏结强度最大为0.707MPa,而方形试件相应的指标最大值分别为1.496MPa和0.609MPa。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黏结长度越大,受力过程中界面能够储存的黏弹性变形能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