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特低渗透油藏天然气混相驱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含水中后期油藏、注水困难的强水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天然气开采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鉴于以往注气混相驱的良好效果,在混相压力条件下,设计了3种长岩心注入工艺实验,分析了在混相压力条件下不同驱替方式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混相条件下,连续气驱、先水驱后气驱和交替水注入3种实验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66.7%、65.8%和58.7%,即使混相压力是在20MPa下非混相连续气驱也能达到58.2%.由此可知在大庆榆树林地区采用注气提高采收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B储气库运行10年尚未达到设计能力的事实,设计室内实验获得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获得井控储层参数,计算井控储层气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用图解法计算井控储层的平均含气饱和度。分析采气井生产动态,发现水气比和含气饱和度在全库中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从而验证了平均含气饱和度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判断CO2混相段形成时机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两相流体稳定发展过渡带的存在特点,引入瞬时换油率随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三段式变化规律,定义最小稳定注入量概念,并阐述了其物理意义.设计常规细管实验,在混相驱状态下测试瞬时换油率曲线,通过图解法得到瞬时换油率开始转向近水平的A点,进而确定最小稳定注入量.实验还发现,混相程度越高,最小稳定注入量越小,混相段形成的越早.  相似文献   
4.
增加CO2埋存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了一种改善CO2与原油混相的工艺措施:先注入5%孔隙体积的液化石油气,再连续注入CO2.该措施大大降低了原油与CO2体系的混相压力,为油田现场实施CO2埋存(驱油)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信心.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不稳定流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结合强非均质气藏型储气库注采运行特点,建立了考虑储气库多周期注采历史动态等复杂因素的动态不稳定流分析方法,并绘制了相关理论图版.提出了适合储气库井交变工况的"三点两段"式注采动态不稳定流分析新模式,"三点"指循环注采的3个时间点,即建库注气起始点、注采分析段起始点和结束点,"两段"指历...  相似文献   
6.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地下储气库类型,其工作气量约占全球各类储气库总工作气量的75%。为了提高气藏型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地质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优化储气库运行参数,从储气库多周期大流量强注强采的基本特点出发,综合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两种技术手段,重点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气藏改建储气库圈闭动态密封性和气水高速交互渗流机理,建立了盖层、断层动态密封性评价和库容参数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储气库注采工况交变应力对盖层原始静态毛细管密封和力学完整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弱化作用,采用动态突破压力、剪切安全指数等指标可以全面量化评价圈闭的密封性;(2)基于高速注采互驱实验揭示的孔隙局部动用机理,建立了以有效含气孔隙为基础的储气库库容量设计方法。矿场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应用于大型多层H储气库,有效指导了储气库建库地质方案设计,该储气库经过5个周期注采后达容率为91.8%,调峰能力由投产初期的2.7×10~8 m~3快速增至36.3×10~8 m~3,运行指标与方案设计吻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亟需提高储气库瞬时调峰能力的事实,应用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分析B储气库采气动态数据,获得单井渗流特诊曲线与井控储层参数,并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7口采气井渗流特诊曲线的趋势与变化时刻,划分4个渗流供给区域,解释了渗流区域存在的可能性与意义,提出了以供给区域为单位分析储气库的瞬时调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致密气藏束缚水分布规律及含气饱和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储层含气(油)饱和度是储量计算、储层评价及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孔喉细微、毛管力和束缚水饱和度较高的特点,经气水离心实验优选认为,2.07 MPa是致密砂岩气藏岩样的合适离心力,传统使用的0.69 MPa及适合于低渗油藏的1.38 MPa离心力均不适用于致密气藏.结合毛管压力方程,计算得到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有效渗流喉道半径下限为0.07μm.结合低磁场核磁共振弛豫谱技术,发现致密气藏束缚水并不完全分布在微孔隙中,被小喉道所控制的较大孔隙中仍含有约16.39%的束缚水,这与该类储层喉道半径较小、孔喉半径较大有关.与密闭取心岩样核磁共振实验结果对比表明,优选离心力2.07 MPa的离心实验结果与气藏原始状态束缚水分布规律及原始含气饱和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致密气藏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初始含气饱和度仅为26.7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