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45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地震属性预测煤层顶板泥岩百分比含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震属性分析入手,提出了用于煤层顶板泥岩百分比含量预测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岩性预测方法.以淮南矿区潘东西四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区为依托,优选出平均瞬时相位、主频序列1,能量半衰时和主频斜率等4种地震属性作为13-1煤层顶板岩性预测分析的基本参数,结合已知钻孔资料,建立了煤层顶板泥岩百分比含量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运用训练好的网络对研究区13-1煤层顶板泥岩百分比含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极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能真实反映煤层顶板岩性与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小,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地震属性可以用于煤层顶板岩性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2.
地震属性及其在煤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应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煤层厚度变化的方法.分析了钻孔处地震属性与煤厚的相关性,对地震属性进行了优选.将得到的地震属性利用多元多项式回归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求出各属性与煤厚之间的回归方程及人工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非井点的地震属性上,实现了对淮南谢桥矿区13-1煤层厚度的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煤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开发中井壁围岩稳定性问题是钻井工程重要的问题之一,井壁失稳会引起卡钻或挤毁套管。利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以深部水平井井壁围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岩性水平井井壁围岩的应力分布及其变形破坏规律。分析表明岩性是影响深部水平井井壁围岩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围岩内应力分布具有对称性;岩体破坏的主要方式是剪切破坏。钻井过程中对泥浆密度必须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区域地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滨坳陷位于三江盆地西部.构造特征显示,绥滨坳陷是一个长期演化发展的一级构造单元,其二级构造单元为中伏屯凸起、军川-南大林子凹陷和四方林子斜坡.其中军川-南大林子凹陷是一个较有利含油气远景的凹陷,而四方林子斜坡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坳陷内主要发育23条断裂,主要发育压性和压扭性的逆冲断裂,北北西-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构成了区块内基本的断裂体系,三组断裂活动具多期性和继承性.地层特征发现,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在前中生界基底之上发育9套充填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中侏罗统绥滨组、上侏罗统东荣组、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上白垩统猴石沟、海浪组、七星河组、雁窝组、下第三系渐新统宝泉岭组、上第三系中新统富锦组和第四系,各地层间以不整合或假整合面为界.地质演化史表明,绥滨坳陷从中侏罗世开始,经历了中生代的伸展作用和新生代的走滑拉分作用,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其构造演化经历了裂陷、断陷、挤压回返和走滑伸展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二次采动影响下区段煤柱破坏严重巷道难以控制的难题,以小纪汗煤矿1121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该工作面面临的二次采动下覆岩空间结构经历"O"形变化为"厂"形的接替过程,揭示了二次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的破坏机制,提出了差异化巷道围岩支护技术,并采用现场监测方法验证措施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采动影响下煤柱变形破坏的控制是确保巷道断面快速掘进和安全回采的重要保障;②应力叠加与高强度开采的耦合作用、巷道断面与支护参数匹配不合理及回采推进速度的不协调是导致煤柱失稳的主要因素;③采用长锚索、高预应力锚索+钢带联合差异化控制,有效控制了11213工作面剩余段围岩的强烈变形,基本满足了巷道的使用要求。但由于采动应力的影响,回采过程中回采帮侧顶板下沉0.3 m,煤柱帮侧顶板下沉0.15 m,顶板最大下沉量约0.42 m,但采取措施巷道围岩完整性较好,不会影响运输及工作面回采,该技术也为类似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絮凝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讨论了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概况、菌种筛选方法和培养条件等,且就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围压下砂岩孔渗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采用三轴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分析了砂岩储层岩石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和不同围压下岩石的孔渗性,建立了砂岩岩石应力—应变与渗透率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岩石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的总体规律是在弹性阶段渗透率随应力的增大而略有降低,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随着新生裂隙的扩展、贯穿,岩石的渗透率先是缓慢增加然后急剧增大,在峰前或峰后达到极大值,残余流动阶段原有裂隙开始压密闭合,渗透率开始降低。砂岩的孔渗性与其所承受的有效侧压大小密切相关,表现为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随侧压的增大而减小,且服从对数函数变化规律;成岩作用不同的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小的速度和程度不同,表现为在侧压的作用下,成岩作用程度较弱的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或渗透率减小的速度和程度明显地高于成岩作用程度较强的砂岩。  相似文献   
8.
煤矿采空区岩体渗透性计算模型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召平  张娟  师修昌  田永东  李超 《煤炭学报》2016,41(8):1997-2005
煤矿采空区岩体渗透性是煤矿采空区煤层气抽采设计的基本参数。从煤矿采空区岩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入手,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岩体渗透性与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和模型,揭示了采空区岩体应力-应变和渗透性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岩石的渗透性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为应变的函数,采空区岩体渗透性决定于岩体破坏程度和断裂的张开度,基于采空区岩体应力-应变导致断裂开度变化,推导了采空区岩体渗透系数与应力之间的三维关系与模型;应用FLAC~(3D)计算软件,对采空区岩体应力-应变-渗透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采空区岩体的变形破坏的分区分带特征,在纵向上自上而下形成弯曲下沉带、断裂带和垮落带;在横向上划分为原岩应力区、超前压力压缩区、卸载应力区和岩体应力恢复区;揭示了采空区岩体渗透性分布与采空区岩体应力-应变和破坏规律相一致的特征。无论是垂直渗透系数比(K_z/K_(z0)),还是水平渗透系数比(K_y/K_(y0)),均随着距开采煤层垂直距离的增大,采空区岩体渗透性逐渐减小,且采空区边缘的渗透系数较大,采空区两侧煤柱区岩体渗透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煤材料变形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单压缩实验条件下获得了煤的应力-应变(δ-ε)关系曲线.较好地再现了煤的应变强化和应变软化特性.实验表明煤材料具有典型的弹塑性性质;煤和地壳中其他岩石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煤的应力、应变及破坏规律与煤的力学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孟召平  侯安琪  张鹏  郝海金  武杰 《煤炭学报》2017,42(10):2649-2656
采用沁水盆地3个典型煤矿中、高煤阶煤样,开展了实验室煤样流速敏感性实验,分析了不同流速条件下煤样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煤储层渗透性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和模型,揭示了中、高煤阶煤储层流速敏感性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样渗透率随流速发生变化,且存在一个临界流速。在临界流速之前随着注入流量(或流速)的增加煤样渗透率增加,当流速超过临界流速后,煤样的渗透率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加反而减少。煤储层流速敏感性主要受控于煤储层物性和煤中速敏矿物。随着煤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流体流量的增高,煤储层速敏损害率按对数函数关系增高。实验煤样黏土矿物占矿物质含量为66.63%~99.89%,主要以高岭石、伊利石为主,存在潜在的速敏伤害,速敏实验结果表明,本区实验煤样存在不同程度的速敏损害,煤样速敏损害程度由弱至中等偏强,临界流速低。随着煤中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煤储层速敏损害率也增高。在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寺河煤矿和西山煤矿煤层气井排采降速应为赵庄煤矿的6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