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根据两河镇滑坡的地质特征以及该滑坡的活动特点,对该滑坡的成因作了定性分析,确定采,用以抗滑桩为主体工程,铺以排水工程等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以保证国道319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2.
3.
灰色聚类法在围岩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聚类原理,对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影响围岩分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定量化分级,给出了各分级指标对应的白化函数,提出应用灰色聚类原理进行围岩分级的方法及基本步骤。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并将结果与传统判别法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微型桩群加固边坡受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黏土为边坡介质,土压力盒、位移计、应变片等为测试手段,进行了裸坡与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受力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加桩边坡模型的坡面水平位移远比裸坡模型小,且桩间距越小,坡面水平位移越小。加桩模型中第一排桩桩侧土压力随时间逐渐减小,土压力总体上沿深度方向逐渐增大,第二排桩桩侧土压力时程曲线与第一排桩土压力的时程曲线有一定的相似性;试验开始阶段,坡体产生的土压力第二排桩承担比例较第一排桩大,随着试验的进行,第一排桩承担比例会逐渐增大,试验结束时,桩间距为2.0cm模型中第一排桩与第二排桩的土压力分担比为:1:0.8,桩间距为3.0cm模型中第一排桩与第二排桩的土压力分担比为:1:0.6,且桩间距越大,第一排桩所承担的土压力越大。桩体上各测点弯矩随时间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弯矩数值由正值单调减小为负值,弯矩变化的梯度随时间减小;第一排桩桩身正弯矩最大值出现在9.5cm附近,负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底部的12.5cm位置;第二排桩桩身正弯矩最大值出现在7.5cm附近,负弯矩最大值出现在5.0cm附近;第一、第二两排桩在5.0~10.0cm深度区间内由于边坡内土体滑动带的影响,造成弯矩变化剧烈。研究结果可为微型桩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测量是隧道施工的重要依据,测量工作的质量影响到隧道施工的各个方面.文中阐述并分析了测量工作是如何预防和处理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类别的围岩在开挖时形成的超欠挖,以确保隧道成形良好.给出了隧道测量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错误,并根据个人的经验总结提出了主要避免措施,同时使误差控制趋于最小.  相似文献   
6.
水泥砂浆酸性侵蚀试验研究Ⅰ非流动酸性水侵蚀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场调查资料与区域地质地理特征看,酸性水环境是混凝土建筑物的常见工程环境。由于对酸性水侵蚀作用特征及其机制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在国内外的混凝土的标准或规范中,蚀性环境水的分类及分类指标存在许多问题,故系统地研究酸性侵蚀作用意义重大,本文主要给出非流动的水动力条件下酸性水侵蚀试验的浸注PH值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体系侵蚀反应的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7.
浅谈GIS在地质灾害中的几点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巫锡勇 《四川建筑》2004,24(5):74-76
GIS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产生了多种专题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研究的历史已有几十年,而将GIS应用于地质灾害研究却只有近十来年,对于GIS在地质灾害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外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地进行了相应的应用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An analytical solution was presented to the unsaturated soil with a finite thickness under confinement in the lateral direction and sinusoidal cyclic loading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based on Fredlund’s 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equation for unsaturated soil. The transf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vectors at the top surface and any depth was gained by applying the Laplace transform and Cayley-Hamilton mathematical methods to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water and air, Darcy’s law and Fick’s law. The excess pore-air and pore-water pressures and settlement in the Laplace-transformed domain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Laplace transform with the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excess pore-air and pore-water pressures at any depth and settlement were obtained in the time domain by performing the inverse Laplace transforms. A typical example illustrates the conso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saturated soil under sinusoidal loading from analytical results. Finally,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method indicate that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is correct.  相似文献   
9.
黑色岩层是具有特殊矿物(黄铁矿)的一套岩石,其风化破坏造成岩体整体结构强度降低,在黑色岩层分布地区,极易使边坡失稳.通过对贵州都匀地区黑色岩层的野外调查、岩样XRD衍射分析、水质调查,认为黑色岩层中含有硫化矿物,易被氧化形成酸性水,从而溶解、溶蚀矿物,扩大溶蚀腔,并使元素流失迁移,生成具有膨胀性的粘土矿物,最终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质降低而发生风化性破坏;黑色岩层边坡中节理裂隙发育并具有富氧水作用下,酸性水沿节理裂隙拓宽岩体结构面,造成其结构空间损伤,从而形成岩体边坡风化破坏的发生;认为黑色岩层边坡风化破坏主要以岩石矿物蚀变作用、节理裂隙溶蚀扩张作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川东上沙溪庙组红层泥岩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质量、裂隙、孔隙、微观结构及膨胀性能的变化规律,开展不同温度热处理实验,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孔隙测定及数字化放射影像实验(DR),对热处理岩样的微观结构差异性、细观孔隙特征及宏观裂隙发育规律进行研究,获取岩样烘干过程的质量变化与膨胀规律,以揭示热处理对泥岩膨胀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岩样质量损失呈现快速失水–缓慢失水及缓慢失水2种模式,上沙溪庙组红层泥岩中水分完全排出需要>130℃的热处理温度;(2)高温热处理出现黏土矿物层间张开及沿层断裂的现象,而低温热处理多为层内断裂,热处理温度对热处理后宏观裂隙的贡献度低于原生裂隙;(3)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降低,孔隙内0.5~2 nm的细小颗粒明显增多,在110℃时该颗粒物数量达到峰值。热处理温度对微观孔隙尺寸影响明显,与天然状态的孔隙单峰分布相比,高温热处理后孔隙分布呈现双峰的规律;(4)低温处理下呈现出宏观裂隙控制型,而高温处理下呈现出宏观裂隙‐微观孔隙控制型的膨胀模式,且提高热处理温度可显著提高快速膨胀阶段的曲线斜率及最终膨胀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