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3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18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总结了潘三矿弱岩石门巷道返修加固所采用的锚注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砂浆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通过干湿循环方法分别研究了水胶比、砂胶比、粉煤灰掺量、硅灰掺量、减水剂掺量对抗折和抗压抗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5%的硫酸钠溶液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比抗折强度的大;抗折抗蚀系数在干湿循环40次时最大;抗压抗蚀系数在干湿循环30次时开始小于1,说明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开始下降;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较好的配比为:水胶比0.5,砂胶比0.2,粉煤灰掺量20%~25%,硅灰掺量2.0%~2.5%,减水剂掺量0.3%。  相似文献   
3.
微电解-混凝-SBR法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微电解-混凝-SBR串联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解-混凝(作为SBR工艺的预处理)能提高该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使COD、酚、氰等污染物也得到了部分去除;预处理的适宜参数为:进水COD=1700~2400mg/L、pH=3.0~3.2、微电解柱的水力停留时间(HRT)=55~65min、Fe/C=1:1.5;经微电解-混凝-SBR串联工艺处理后,出水中酚、氰、COD、氨氮的浓度分别小于0.5、0.5、100、15mg/L,总去除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13456-92)。  相似文献   
4.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悬浮炭黑、油脂类、酚类等污染物的工业废水 (排放量为 10 0 0m3 /d) ,炭黑粒子的尺寸约为 0 .1μm ,适宜用混凝—气浮法处理。1 工艺流程原水先经格栅进行简单的物理处理以去除漂浮物、悬浮物及大颗粒杂质 ,而后流入集水池中 ,经加药、搅拌再提升至斜板沉淀池 ,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气浮池 ,经气浮处理后出水一部分通过回流泵送入溶气罐中 (进罐前需加入一定量的压缩空气 ) ,其余部分直接外排。溶气回流水经溶气罐、减压阀进入气浮池。刮渣设备刮出的气浮浮渣及沉淀池沉淀的污泥一起进入污泥浓缩池 ,浓…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活污水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可能引起的生物生态危害问题,以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为处理对象,应用生物生态耦合技术,进行多级AO+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试验,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CODCr、氨氮(NH4+-N)、总磷(TP)、总氮(TN)等污染物去除影响,同时,采用固相萃取法和GC-MS检测各反应器进、出水中雌酮(E1)、17β-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4种内分泌干扰物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当多级AO与湿地的HRT分别为9.5 h、10.3 d时,多级AO+潜流式人工湿地对CODCr、NH4+-N、TP、TN等污染物去除率可分别达78.64%、97.16%、91.84%、90.55%,出水浓度均低于《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7)排放浓度限值。多级AO+人工湿地对内分泌干扰物E1、E2、E3和EE2的总去除率可分别达96.04%、92.45%、85.09%、88.38%;其中,多级AO系统对E1、E2、E3和EE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5.50%、72.00%、65.08%和63.35%,且一级好氧池对4种EDCs的去除贡献最大,均为27%以上;湿地系统对前3种EDCs的去除率约为20%、EE2为25%。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好氧池物种数量和多样性多于未加EDCs前,门分类、属分类的微生物群落物种及其丰度分析表明,群落门水平、属水平相对丰度均发生变化,其中,增加的优势菌种可能对系统中EDCs的去除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化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制备水处理滤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艺  戴如娟  吴凌云  刘芳  陈嵘 《现代化工》2014,(5):130-133,135
针对石化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最终处置难题,利用其有机物含量高、热值大这一特点,研究了一种以石化剩余污泥、粉煤灰、河道底泥、废玻璃粉及黏土为原料,经煅烧制备水处理滤料的方法。利用XRF分析原料化学组分,以F/SA比和Riley相图设计滤料配比和升温烧成曲线。当石化剩余污泥20%、河道底泥40%、粉煤灰30%、玻璃粉10%时,经1 150℃煅烧所得成品理化参数为比表面积2.18 m2/g,空隙率48.9%,盐酸可溶率1.65%,堆积密度0.75 g/cm3,达到国家《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CJ/T 299—2008)标准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半柔性路面是指将特制水泥胶浆灌入大孔隙沥青混合料中的路面形式。灌注性水泥胶浆凝结硬化后与沥青混合料共同形成强度,对半柔性路面的承载能力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不同龄期的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胶浆在水胶比、砂胶比、粉煤灰用量、硅灰用量、减水剂用量影响下的强度变化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直观分析方法对各影响因素在不同龄期的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和粉煤灰用量对水泥胶浆强度的影响较大,砂胶比、硅灰用量和减水剂用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水胶比和粉煤灰用量的增大,水泥胶浆的强度下降;随着砂胶比、硅灰和减水剂用量的增大,强度有下降趋势,但是不明显。可见,在满足灌注性水泥胶浆较好流动性和较小干缩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较小的水胶比和粉煤灰用量的净浆,使其保持良好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应用于人员剂量估算和事故等级测定,探索了影响窗玻璃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剂量学性质的因素。实验将窗玻璃处理成不同粒度大小,分别研究研磨处理对本底信号和辐射信号的影响。给予窗玻璃样本不同照射剂量,存储在不同条件下,观察温度、光线、时间等对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信号的影响。对比了来源不同的窗玻璃剂量响应曲线和最小检测剂量。结果表明,前期样本处理对窗玻璃辐射信号并无明显影响,但会产生机械信号;温度越高,窗玻璃辐射信号越不稳定。高温加热(≥200 ℃,≥5 min)可使照射后的ESR信号衰退至本底信号;透明袋-灯光和黑袋存储条件下的样本结果大致相同:11小时信号强度衰减9%左右,150小时衰减约18%。透明袋-阳光样品:11小时信号衰减了17%,150小时衰减38%。三种存储条件下的样本在150小时左右之后均达到稳定状态;窗玻璃样品在g=2.005 7处ESR信号与吸收剂量线性相关,线性相关性系数因来源于不同生产厂家而有差异。窗玻璃最小检测剂量是4~5 Gy。因此,在窗玻璃作为剂量计的实践中,注意以上问题,建立合理的剂量评估操作程序,可以估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活性碳增强微波热效应对某石油化工厂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研究,在微波处理最佳条件下,考察场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通过三维荧光(3D-EEM)和气相色谱(GC)分析了石油烃污染物的组分和去除特性,并采用菌剂强化法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深度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碳增强微波热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微波功率700 W、辐照15 min、土壤含水率10%、添加5%活性碳的试验条件下,可将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由5 700 mg/kg降至2 800 mg/kg,去除率达50.9%;GC分析表明:土壤中污染组分主要为TPH(C6-C9)、TPH(C15-C28)和TPH(C29-C36),经微波热修复后,土壤中TPH(C15-C28)去除率较高,达到70.4%;3D-EEM解析表明:微波热消解对土壤中三环芳烃及其同系物去除效果较好;对微波热修复后的土壤进行工程菌剂深度生物降解14 d后,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含量降至716.8 mg/kg,去除率提升至74.4%,达到《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相似文献   
10.
工矿企业产生的铬渣、含铬废水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土壤铬污染严重,迫切需要寻求低成本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出腐解稻草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提取液洗脱铬污染土壤的技术,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以2种铬污染土壤(总铬含量为分别为121.54、941.90 mg/kg,六价铬含量分别为119.90、856.90 mg/kg)为研究目标,采用振荡淋洗法考察了固液比、淋洗时间、淋洗次数等因素对土壤中总铬、六价铬洗脱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淋洗前后铬形态变化及淋洗后土壤残留六价铬的持续钝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经35 d腐解后的DOM提取液洗脱土壤中铬效果最佳,确定为最佳淋洗剂;固液比1:15、淋洗4h/次、淋洗2次为最佳淋洗工艺条件,该条件下,2种铬污染土壤总铬分别洗脱了47.79%、85.92%,六价铬含量分别削减了51.76%、95.09%;DOM提取液呈弱碱性,包含大量羧基、羟基及酚类物质,对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铬有较好的洗脱效果,有效降低了土壤环境风险,且能持续钝化淋洗后土壤中残余的六价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