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玉莹 《煤》2015,(6):18-21
将煤体看作双重孔隙单渗透率的特殊多孔介质,考虑煤层变形引起的孔隙率及渗透率变化,瓦斯的渗流扩散及吸附瓦斯解吸过程,建立了煤层瓦斯抽采固气耦合数学物理模型。利用COMSOL软件,模拟研究了钻孔抽采过程中煤层瓦斯的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中某一位置的渗流速度变化曲线会随着其与钻孔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距离钻孔越远渗流速度达到最大值所用的时间越长,渗流速度最大值也越小。研究结果对治理煤层瓦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IT、互联网、通信三大领域的融合,融合通信逐渐兴起,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性基础能力。IT与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纷纷以融合通信能力为基础培育竞争优势。文章综述了融合通信的内涵、发展历程,揭示了融合通信领域的五大发展趋势:多屏互动,与微博、SNS互通,与软硬件集成,打造3G移动互联网门户,搭建数字化人际交互网;并指出用户规模、产品体验、功能创新和云通信将成为未来市场的竞争焦点。  相似文献   
3.
4.
叙述了变频调速器在常减压和延迟焦化装置中较大功率机泵上的使用情况,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得满足人们沟通的方式日趋便利和多样。互联网沟通替代传统通信大势所趋。以融合通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沟通正在引领新一轮沟通革命,充分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的沟通需求,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经济的社交沟通体验。文章研究了互联网沟通方式替代传统通信的趋势和移动互联网沟通方式的发展情况,并指出融合通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杀手级应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7.
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核心问题是柔性智能器件的研发。基于微通道电渗透原理,选取导电性好、耐久性良、化学稳定性突出的碳纤维为柔性阳极材料,导电性良好、柔性佳且具有一定疏水性的金属无纺布为柔性阴极材料,设计并研发了柔性非对称式定向导湿电渗复合材料,该柔性器件可在低电压(1~6 V)下驱动水分定向流动,水流通速率在6 V电压下可达到147.26μL/(min·cm~2)。该柔性器件具有低电压和高水通量的优点,可实现快速吸湿排汗,且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可广泛应用于运动服装、医疗防护等领域,安全性高,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本厂利用低温热的实践表明,实现装置与装置、装置与动力系统、生产设施与生活设施的热联合是充分回收低温热能,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从1982年起,结合装置的技术改造,陆续用催化裂化的低温余热加热锅炉除盐水,用焦化余热加热循环水供生活区取暖和洗澡.1986年底,又完成了催化裂化-气体分馏低温联合改造工程. 本厂的气体分馏装置的各塔操作温度较  相似文献   
9.
主动配电网规划关键问题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资源环境压力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电力工业亟待低碳转型。主动配电网(ADN)有机整合先进信息通信、电力电子及智能控制等技术,为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与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对支撑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ADN的技术特点及内涵理念;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示范工程,阐述了ADN的技术可行性及其低碳潜力;在此基础上,重点对ADN规划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与传统配电网及微电网技术进行对比,提出了ADN规划一般性框架;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电力负荷预测、规划资源特性、集成设计模式、优化规划方法及成本效益分析等5个方面提出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和未来主要研究方向,并深入分析了其中的研究难点;最后,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继电保护状态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莹 《硅谷》2011,(16):169-169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自检具有实时性特点,然而保护装置的硬件自检是建立在依赖装置自身获取信息和处理能力基础上,通过当前的现有技术手段,尚不能实现正确的实时检测。所以,实施对微机保护装置的状态诊断就非常有一定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