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受扭圆轴M—φ图的相互换算公式出发,利用Nadai公式,推导出大直径受扭圆轴经弹塑性状态后的残余剪应力计算公式,计算简便、准确,在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弥补了各种实测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控制应变幅的低周疲劳试验测定材料的损伤因子临界值D_c,试样用45号钢制作。发现损伤因子临界值D_c介于拉伸和扭转试验值之间,且与纯剪切的试验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高周疲劳损伤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损伤应变能释放率Y和Mises准则,导出了D_(1c)和D_(2c)之间的关系式:1-D_(1c)/1-D_(2c)=(3/2(1+v))~(1/2),从而使薄壁圆筒扭转试验得到的D_(2c)和用拉伸试验求得的D(1c)可以进行互换。文中对A3钢和45号钢用文[1]的方法测出D(2c)值,然后换算成D_(1c),并与文[2]的结果比较,两者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脆性材料的损伤因子Dc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用统计分析法确定材料的最低疲劳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应力幅与材料疲劳寿命之间在双对数坐标上的线性关系,本文对45号钢作了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将静拉伸时的真实断裂应力σf及其寿命N=l/4作为理论点,与一个应力水平及其寿命得出的试验点连成直线,作此直线的延长线,并与logN0的纵线相交,得到σ-1的计算值,然后对一系列的σ-l值作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在给定置信度和存活率下材料的最低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7.
对于低周疲劳损伤,根据Lemaitre提出的损伤演变方程或耗散势表达式,均可导出关系式D=1-(1-N/N_f)~(1/A)这个公式值得商榷。考虑到疲劳损伤存在损伤寿命门槛值N_O和临界值N_O,并计及反映累积塑性应变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本文对Lemaitre提出的公式作了修正,导出的关系式为D=D_O[1-(1-N-N_O/N_O-N_O)~(1/A)这个公式能较好地反映低周疲劳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Ⅰ~Ⅱ复合型裂纹的断裂问题。在薄壁圆筒上开了斜裂纹,其长度为2a=8mm,是用电火花法开出的。为了防止薄壁圆筒扭转时失稳,试验时加了内、外保持器。试验结果表明,和θ_o实验值介于最大周向应力理论和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的计算值之间。但从工程角度考虑,为了安全起见,建议采用最大周向应力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损伤应变能释放率 Y 和 Mises 准则导出了 D_(1c)和 D_(2c)之间的关系式:■这样,可以用比较简便的薄壁圆筒扭转试验测出 D_(2c)值,再按上述关系式换算成 D_(1c)。文中给出了35钢的扭转试验并换算后得到 D_(1c)值,经与直接由拉伸试验测得的 D_c值比较二者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疲劳损伤的缺断寿命公式出发,导出了确定材料持久极限的计算公式σ_R=10(1gA/β+1)式中。只要在两个应力水平下做少量试件的疲劳试验,就可确定公式中的参量(β+1),进而得出材料的持久极限σ_R。文中引用文献[1]和[3]的实验数据,本文用方法与常规方法作了σ_R的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出的σ_R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