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29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动载运工具锂离子电池低温极速加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力电池环境适应性,尤其是低温性能受限严重制约新能源汽车在高寒地区的安全、耐久、高效和长里程运行.为解决动力电池低温预热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大电流自放电的电触发极速自加热方法,以18650类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分析加热过程中的动力电池产热及温升特性,进而设计基于动力电池温度预测的极速加热控制策略;结合COMSOL仿真系统模拟动力电池加热效果,进而开发带有极速加热样机的测试平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快达0.65℃/s的瞬时加热速率,在87 s内将动力电池从环境温度-20℃加热到20℃,目标温度的控制误差仅0.4%,且该加热方法对动力电池寿命的影响很小,对动力电池模组加热时温升标准差小于2.7℃.最后对该加热方法的应用前景、所需进一步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路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跟踪过程中,因初值不准确、状态方程偏差较大而引起的滤波初期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IMM-UKF高超声速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方差膨胀原理,添加自适应因子α_k调整状态预测值与量测预测值所占权重。利用Monte Carlo仿真实验与IMM-UKF滤波算法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所提算法跟踪高超声速目标的优越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MWD系列矿用挖掘机的摇臂液压控制系统采用多泵供油、阀外合流方式控制,摇臂下降时存在着冲击载荷大、摇臂调整速度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比例控制阀实现对摇臂动作进行控制的系统。该控制回路具有能量回收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挖掘机摇臂工作时的压力冲击,提升摇臂动作速度和稳定性,根据实际应用表明,新控制系统作用下掘机摇臂的下降时间比传统控制方式降低了45.9%,能量消耗比优化前降低了约17%,极大地提升了挖掘机工作时的效率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锗砷硒(Ge22As20Se58)硫系红外玻璃的最佳抛光参数,比较了CeO2抛光液和Al2O3抛光液、聚氨酯抛光模和黑色阻尼布作为抛光垫时的优劣性。通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采用古典法平摆式磨抛技术研究锗砷硒玻璃的抛光工艺,使用Taylor Hobson粗糙度轮廓仪和Zygo Newview 8200对抛光后的锗砷硒玻璃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于聚氨酯抛光模,黑色阻尼布作为抛光垫时玻璃未产生划痕,抛光时Al2O3抛光液的抛光效果优于CeO2抛光液,锗砷硒玻璃表面粗糙度可达2.59nm,得到了最佳抛光工艺。  相似文献   
5.
研究黑曲发酵茯苓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构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CK)、环磷酰胺模型组(cyclophosphamide,CY)及发酵茯苓多糖(fermented 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s,FPCP)高、低剂量组。小鼠以灌胃方式给予不同剂量发酵茯苓多糖,分别测定脏器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与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含量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发酵茯苓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脏器指数、溶血素水平、IgG与IgM含量、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率。发酵茯苓多糖能有效增强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基于砂带磨削原理,设计了磨削民用航天发动机涡轮叶片的试验。根据模锻后的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几何参数、材料及最终参数要求,采用离线模拟和试验数据统计的方法,归纳出磨削过程中切向和法向磨削力的公式;通过公式的求解,得到了影响砂带磨削的主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经磨削工艺试验,初步确定了加工数据;经检测磨削效果并分析误差来源,反复优化试验,最终获得了良好的加工表面。试验验证了民用发动机涡轮叶片砂带磨削加工工艺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刺梨渣多酚对高脂膳食小鼠脂代谢及其诱发的氧化应激的影响,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刺梨渣多酚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 bw)],实验时间60 d。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生长状况、血清中脂代谢和抗氧化指标及肝脏中脂代谢和抗氧化应激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刺梨渣多酚可降低高脂膳食小鼠体质量、腰围、肥胖指数和腹腔脂肪质量,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的含量,可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可下调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mRNA表达量,显著(P<0.05)上调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mRNA表达量。刺梨渣多酚可以通过调节机体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因长期高脂膳食引起的机体肝脏脂肪囤积及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一种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水性环氧乳液,并研究相反转与丙烯酸改性 2种水性化技术对水性环氧乳液性能的协同影响。首先利用相反转法合成了水性环氧乳液( PE),而后与丙烯酸改性环氧乳液( AE)共混,得到复合环氧乳液( AE/PE)。通过扫描电镜、电化学阻抗、 Tafel极化和耐水、耐酸及耐盐雾试验测试涂膜防腐性能。结果表明:相反转与丙烯酸改性的协同作用使复合环氧乳液粒径减小,分布变窄,涂层更为均匀致密,有助于提高涂膜耐水、耐酸及耐盐雾性能;当 m(AE)∶m(PE)=0. 4∶1时,得到的涂膜综合性能最佳。说明相反转法与丙烯酸改性法能协同增强水性环氧乳液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为明确混合多糖配伍使用抑制皮肤细胞衰老的作用是否优于单一多糖,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H_2O_2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出现损伤老化,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法和生化试剂盒检测,分别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的含量。本实验所建立的Ha Ca T及HSF细胞过氧化模型的存活率分别约为72.00%和65.00%,研究发现四种单一多糖组对两种细胞老化模型的存活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OD、MDA、HYP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除个别指标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 Ca T细胞老化模型中,混合多糖组的存活率在74.93%~80.43%之间,SOD含量在6.99 U/mg~7.56 U/mg之间,MDA含量在7.44μmol/g~8.41μmol/g之间,HYP含量表达在2.30μmol/g~2.43μmol/g之间;在HSF细胞老化模型中,混合多糖组的存活率在76.23%~78.14%之间,SOD含量在6.30 U/mg~8.90U/mg之间,MDA含量在7.03μmol/g~8.93μmol/g之间,HYP含量在2.19μmol/g~2.53μmol/g之间;以上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因此,混合多糖组的整体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它能够提高衰老表皮细胞生存率,提高模型细胞SOD、HYP含量,使MDA含量降低。研究提示我们在对抗H_2O_2诱导的HSF、Ha Ca T细胞氧化衰老实验中,在相同干预浓度下,不同多糖配伍后的混合多糖比组分单一多糖单独使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