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0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207篇
电工技术   149篇
综合类   288篇
化学工业   129篇
金属工艺   101篇
机械仪表   388篇
建筑科学   119篇
矿业工程   51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711篇
水利工程   100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9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6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6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铜模喷铸法制备了含有少量纳米晶的Ti45Zr35Cu5Ni15大块非晶合金。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分别对试样进行室温(25℃)、-80℃和液氮温度(-196℃)三种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高应变率加载动态压缩实验,结合带有能谱的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压缩断口的形貌特征。对比分析发现:材料在-80℃下的动态最大抗压强度以及塑性变形最高,最大抗压强度达到2378MPa,塑性应变达到12%,强韧性配合优异,在材料断口形貌中发现了独特的褶皱特征;材料在室温以及液氮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相近,最大抗压强度在1600MPa左右,塑性应变达到8%左右,断口中出现了大量的河流花样。材料在室温下表现为应变软化,在低温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应变率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蓝牙技术和示波法设计无线传输的电子血压计,在上位机中采用基于VS2010的MSCOMM32控件访问串口数据,接收下位机传来的血压和脉搏数据信息。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和ADO接口进行数据库的链接访问,建立电子血压计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测试结果表明,该血压测量系统具有对血压进行实时测量和无线传输的功能,且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在家庭自我保健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于伪码调相信号目标多普勒频率的连续展宽特性,在进行弹道测量时,回波目标在时频图中以“直线”形式出现,传统的基于点检测的恒虚警检测算法会产生大量的虚警。鉴于此,根据伪码调相信号目标多普勒频谱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Hough变换直线检测的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的Hough变换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根据回波目标的“直线”特性实现目标检测。将两种算法同时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Hough变换的目标检测算法能够准确地分辨目标并提取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动轮式小车驱动控制及可靠性问题,建立了动力、转向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电动轮式小车的动力及转向系统,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验证。动力部分由STM32作为主控制器,通过基于全桥驱动芯片IR2136的驱动电路对4个无刷直流电机进行驱动控制,转向部分由基于半桥驱动芯片IR2103的驱动电路驱动2个有刷直流电机进行转向控制,控制系统采用速度环、电流环双闭环,算法上采用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简称PID)算法。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实验并分析的结果表明,能够很好地跟随负载以及降低启动电流,使小车可靠运行。此驱动控制系统负载能力良好,启动电流小,安全稳定,转向精确,满足设施农业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真空电弧焊接技术引弧过程的各关键因素没有明确标准,大部分依据经验来调节各因素的数值等问题,对真空电弧焊接设备的引弧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快速建立电弧、得到稳定引弧电流为目的,从电弧建立的基本机理入手,对氩气流量、击穿电压、击穿距离以及钽管直径等引弧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使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al network based fuzzy interference system,简称ANFIS)模型建立引弧最优参数预测模型,使用氩气流量、真空度、击穿距离及钽管直径作为模型输入,预测击穿电压最优值。通过现场实验,验证和完善了理论研究以及本研究参数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使用本研究的预测模型得到的系统参数进行引弧实验,引弧电流稳定,符合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端面上加工有倾斜椭圆微孔的SiC环和石墨环配副,实验研究椭圆微孔机械密封端面的低速摩擦磨损性能。实验测量干摩擦及油润滑条件下SiC环的磨损率和温升,分析表面织构对密封端面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接触干摩擦条件下,与织构面配副的石墨环的磨损率明显高于光滑表面;油润滑条件下,转速相对较低时,织构面的温升高于光滑表面,表现出增磨效果;转速相对较高时,织构面的温升小于光滑表面,表现出减磨效果;并且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均可减少磨屑的切削和犁削作用,起到表面研磨作用,使得石墨环表面更为光滑。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元法,考虑艉轴承材料的非线性力学特性以及各结构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对该轴承进行接触分析。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腔长、腔数、螺旋角、深浅腔比例等主要影响因素对接触应力及变形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螺旋腔腔角、进/出水孔直径、螺旋腔腔深等次要因素对接触应力及变形量的影响规律,分别得到各参数的优化值。同时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艉轴承的沟槽直径和内衬外径进行优化,以满足低应力及轻量化的设计要求。优化后艉轴承质量降低了29%,接触应力降低了12%,在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河流域及其子流域漳河流域的实测站点资料,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以及相对偏差作为评价指标,对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数据降水产品的月尺度降水数据在海河与漳河流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CRU数据在海河子流域漳河流域的适用性好于整个海河流域,各项评价结果均达到预期期望;突变性与周期性规律检验结果与以往基于实测数据分析结果相符;从相关系数角度来看,应用于2个流域的CRU数据在1990年之前整体表现良好,但在1990年后海河流域的相关系数显著下降。综上CRU数据可应用于海河流域与漳河流域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过程模拟与分析,但应用于海河流域实测站点数据的还原时,应充分考虑其年际表现不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风电入网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及建模,介绍了如何运用闭环控制器实现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功率输出端接入风电机组,加入了风速变化及功率补偿研究系统波动时的稳定性.在PSCAD/EMTDC平台上建立了四端的柔性直流系统,其中两端为发送端,由一个电压源端口以及一个风电机组端口组成,两端为受端电网,每个端口通过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完成电流交直流的转换,汇入直流电网.各个换流站接收站级控制和系统控制的调控指令实现整个电网的协调运行,达到风电接入电网稳态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冀  崔钊  王华晶  李硕  秦婷婷  李沧海  姜廷良 《金属学报》2020,25(11):1201-1213
目的:利用Seahorse XFe96分析仪对6大类别共计13种国际一线抗疟药物作用于红内期恶性疟原虫3D7(Plasmodium falciparum 3D7)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TC)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三天抑制法和SYBR Green I荧光分析法对体外药物作用于P. falciparum 3D7的抗疟活性进行评价,采用磁珠分选技术对P. falciparum 3D7虫株进行分离纯化,采用Seahorse XF分析系统的线粒体耗氧率OCR值(Oxygen Consumption Rate)对P. falciparum 3D7线粒体不同时刻的生物能进行表征,进而考察不同抗疟药物对红内期恶性疟原虫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影响。结果:流式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富集到虫期较为一致的滋养体期疟原虫。体外抗疟活性评价结果显示,除双胍类抗疟药物氯胍(proguanil, Pro)外,其余12种抗疟药物对P. falciparum 3D7的药效均为nmol/L级别。线粒体有氧呼吸考察的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和氯喹(chloroquine, CQ)的5种浓度剂量(0.4、1、5、10、50×IC50)对P. falciparum 3D7线粒体有氧呼吸均无明显影响。13种常用抗疟药物在5×IC50浓度剂量下,青蒿素(artemisinin, ART)、蒿乙醚(arteether, ARE)和蒿甲醚(artemether, ARM)均能显著提高线粒体最大呼吸;奎宁(quinine, QN)和Pro仅对P. falciparum 3D7线粒体ETC的氧化磷酸化具有解偶联作用,未完全破坏线粒体ETC的功能;阿托伐醌(atovaquone, Ato)对P. falciparum 3D7线粒体有氧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线粒体最大呼吸和质子的泄漏,完全破坏了线粒体ETC的功能;其余抗疟药物对P. falciparum 3D7线粒体有氧呼吸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13种国际一线抗疟药物中大多数抗疟药物的靶标并非是疟原虫线粒体有氧呼吸的ETC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