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   总被引:89,自引:10,他引:89  
首次提出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这一概念,即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发酵过程中采用的菌种取自活性污泥和土壤,分离筛选出的4株絮凝率较高的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把其中任意两株混合培养之后,发现F2和F6发酵液的絮凝率较原来的单株菌均有提高,因此这两株菌成为后续发酵的主要菌种。通过摇床试验确定了制取该絮凝剂的发酵条件,并就其对源水的处理效果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反峭化聚磷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利用SBR在厌氧/好氧/缺氧(A/0/A)运行方式下、以人工配水培养驯化颗粒污泥,研究了颗粒污泥在形成过程中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污泥呈褐色絮体,结构松散,污泥活性较差;在第二阶段,颗粒污泥开始出现,粒径范围为0.13~1.63 mm,沉降速率逐渐变大,SVI值下降,MLSS值上升;至第三阶段末,颗粒污泥呈致密的球形或椭球形,粒径范围为0.6~3.0 mm,沉降速率基本在0.5~1.5 cm/s,沉降速率与粒径的关系大致符合斯托克斯定律,MLSS值达到2 500 mg/L,SVI值约为90 mL/g,此时的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活性较强、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To achieve stable and effici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A SBR enriched with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DPB),the whole course of startup was studied with two reactors operated in different mode.The reactor I was operated under anaerobic/settling/anoxic/settling mode,and the reactor II was operated under anaerobic/anoxic/settling mode.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reactors in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ficient performance could be achieved in both reactors with different startup operation mode,while the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sooner in reactor I than in reactor II,which suggested that reactor I would supply a more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DPB proliferation.Meanwhile,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mount of organic substrates consumption had a linear correlation to that of phosphorus release in anaerobic phase when DPB was accumulated in the A/A SBR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system.  相似文献   
4.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与化学絮凝剂的复配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靳慧霞  马放  孟路  杨基先 《化工进展》2006,25(1):105-109
通过实验考察F2–F6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分别与无机絮凝剂氯化铝、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复配使用处理泥浆废水絮凝条件和絮凝效果,并对水源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F2–F6微生物絮凝剂与化学絮凝剂配合使用不仅获得了更好的净化效果,而且可大大降低絮凝剂的总投加量。  相似文献   
5.
高效生物滴滤塔处理硫化氢臭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物脱臭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室用化学方法产生H2S气体,利用筛选、驯化的高效除臭菌形成的固定化生物滤料进行连续脱臭试验.结果表明:当H2S进气量在0.05~0.5 m3/h,进气质量浓度在300~700 mg/m3时,反应器对H2S的去除率均在98%以上.反应器运行时pH值的下降并不影响H2S的去除效果.反应器启动快并能够保证足够的反应时间,具有较高的除臭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提出基于新型磁纳米Fe3 O4催化剂的类Fenton体系,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纳米Fe3 O4,用四甲基氢氧化铵( TMAH)对所制备的磁纳米Fe3 O4进行表面改性,就Fe3 O4-H2 O2类Fenton体系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探讨,考察催化剂投量、H2 O2浓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和挥发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磁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30 nm,并在20~100 nm内呈现良好的粒度分布.不同剂量TMAH包覆的3种催化剂经超声预处理后,在室温(13℃)下对50 mg/L苯酚(相当于112 mg/L COD)的降解效果基本一致.当催化剂投量为0.8 mmol/L、H2 O2浓度为2.0 mmol/L、pH为4.5、反应时间180 min时,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2%;催化剂投量为0.4 mmol/L、H2 O2浓度为2.0 mmol/L、 pH为4.5、反应时间为90 min时,挥发酚的去除率接近100%.而在重复使用方面,3#Fe3O4-TMAH(2 mL)催化剂的回用性最好,4次反应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3%、29%、28%、26%,挥发酚去除率分别为100%、84%、67%、54%.该类Fenton体系具有不产生多余泥量的优点,且磁纳米催化剂在外磁场作用下可实现快速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型网格反应池和传统反应池的实验对比,对网格絮凝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从而为丰富完善水处理工艺中混凝过程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网格混凝反应机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型网格反应池和传统反应池的实验对比,对网格絮凝反应机理行进了理论分析探讨,从而为丰富完善水处理工艺中混凝过程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聚氨酯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不同投放方式对污水净化效能的影响,通过3种投放方式(完全悬浮、完全下沉、一半悬浮一半下沉)的比较,分析不同投放方式导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与系统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氨酯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一半悬浮一半下沉状态下的净化效果最佳,COD及NH4+-N的去除率可达90%和94%;在此状态下载体附着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多样性最高、活性最强、功能结构最合理.聚氨酯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投放状态直接影响着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净化效果,一半悬浮一半下沉是更有效的投放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对产絮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的发酵参数,首先用正交实验量化絮凝菌发酵参数对絮凝率和产率的影响度,确定温度、摇床转数、pH 3个影响度较高的发酵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絮凝率和产率为输出,同时设计了训练样本.经过反复训练,建立了准确度高、误差小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实现发酵参数双指标的全局优化,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3 ℃、摇床转数141 r/min、pH 7.90,经验证此条件下实际絮凝率和产率分别为92.67%和2.180 9 g/L,絮凝率提高了4.08%,产率提高了14.36%,使生物絮凝剂产量低的问题得以初步改善.利用所建立模型预测生物絮凝菌F+在发酵罐中的发酵过程,仿真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