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引言多路复用是一种能够使多个用户同时分享一条通信线路的技术,目前基本有两种多路复用方法:时分多路复用(TDM)和统计多路复用(STM或STDM)。在时分多路复用中,主通道的带宽在许多用户(子通道)之间被划分成预先确定的部分(时隙)。在统计多路复用中,没有预先确定分配的带宽,而是按每一子通道的需要动态地分配主通道的时间,也就是说它赋予各子通道的带宽大于主通道的容量和,因此统计多路复用器能更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但统计多路复用器的缺点是引入延迟,这在某些应用场合下是不允许的。一个局域多路复用器基本上…  相似文献   
2.
挠曲坡折带特征与油气勘探——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根据中国东部伸展盆地的演化阶段、构造运动、断层发育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合沉积体系和砂体的分布特征,将坡折带划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并对两者的成因、差异、勘探领域和方向进行了对比。论证了松辽盆地南部挠曲坡折带的成因、分布规模以及隐蔽性油气藏的储集层类型、盖层条件,指出了有利勘探领域和重点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3.
深水底流改造砂是海相盆地重要的储集层之一。与海相盆地相比,陆相湖盆深水区是否存在大规模底流改造砂及其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分布规模、外部形态、与深水重力流砂体的差异性及其油气勘探价值都值得去探索。利用松辽盆地的岩心及青海湖卫星照片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深入研究。陆相湖盆底流改造砂由泥质粉细砂岩和粉细砂岩组成,单层厚度为0.5~280cm;发育冲刷面和截切等底面侵蚀构造,常见的层理有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及饥饿层理等。湖泊底流改造砂具有与湖相暗色泥页岩呈互层展布、细粒、发育牵引流构造和常与重力流交替出现这4个基本特征。研究表明,风驱底流对三角洲前缘和深水重力流砂体的再改造是形成深水底流改造砂的主要成因。深水底流改造砂在沉积特征、展布方向及成因机制等方面与深水重力流砂体存在显著差异。底流改造砂体在陆相盆地深水区广泛分布,厚层的底流改造砂可以形成致密油气藏,同时底流改造砂的广泛分布提高了泥页岩脆性矿物的含量,其分布区也是泥页岩油气藏勘探的甜点区。研究结果对于拓展我国陆相盆地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上二叠统砂砾岩储集体中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为研究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岩相分析、偏光显微镜鉴定、物性分析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砾石含量逐渐减少,为典型湖侵退覆式沉积。②上乌尔禾组发育3类11种岩相类型,不同岩相在成岩作用改造下,岩石结构和储层性质差异明显,以牵引流及密度流形成的岩相具有较高的储层质量。③上乌尔禾组储层质量自下而上依次变好,沉积环境控制储层质量的宏观变化,泥杂基破坏孔隙的连通性,粒度的集中程度及发育范围控制优质储层的规模。溶蚀作用有效改善储层储集能力,平均孔隙度增量为3.2%。该研究成果对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源扇三角洲粗粒砂砾岩体往往沉积规律复杂,具有块状构造、砾石大小混杂、粒径变化大、泥质杂基含量高、物性整体偏差且横向变化快等特征,导致对该类致密砂砾岩油气富集规律的区带评价及勘探目标的落实难度大。基于井-震一体化研究方法,通过三维地震、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沉积相划分、岩石学特征、物性规律、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夏子街组砂砾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低,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蚀孔,保留少量残余粒间孔,物性整体较差。利用孔隙度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粗粒沉积孔隙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孔隙的演化先后经历了快速压实、早期胶结、有机酸溶蚀及晚期碳酸盐胶结等4个成岩阶段。在快速压实阶段,强烈的机械压实导致原始孔隙急剧减少,孔隙度由29.8%下降至15.1%;成岩早期形成的黏土、杂基及沸石类胶结物对储集空间造成破坏,孔隙度平均减小6.5%;有机酸溶蚀是对储层物性起关键改善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对沸石类胶结物形成溶蚀,孔隙度由早期胶结后的8.6%增至12.1%,同时溶蚀作用与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相吻合,有利于油气的有效充注;成岩晚期随埋深加大,压溶作用增强,硅质及碳酸盐胶结物相继沉淀,使颗粒支撑方式由点—线接触演变为线接触为主,储层物性再次变差,孔隙度损失约3.4%,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下演变为现今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度约8.7%。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夏子街组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榆树水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相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人认为,松辽盆地白垩系发育6大物源及11条主要水系,但在东南隆起带又发现了一条来自榆树方向的水系并命名为榆树水系,该水系母岩为张广才岭加里东运动及印支运动期花岗岩。榆树水系从泉头组到嫩江组一直继承性发育,主要以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为主。地质综合研究表明,榆树水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油源主要为青一段、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暗色泥岩,扶杨油层是榆树水系中、浅层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目前该水系已经成为吉林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成藏动力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扶杨油层的成藏动力。扶杨油层具有幕式成藏的特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并非青一段异常高压,而是断裂的幕式活动及地震泵作用。油柱高度与超压并不具有相关性,扶杨油层幕式成藏几乎总是与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相伴随。毛管压力和浮力作用对油气二次运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扶杨油层具有常规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共存的特点。浮力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机匹配.使向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的油柱高度明显增加,且储量丰度明显升高;长春岭低超压区也可以成藏,这些均为浮力及油气侧向运移的结果。三肇、齐家一古龙、长岭等凹陷的轴部是深盆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古隆起及其斜坡部位和物性较好而超压较低的东北、东南隆起带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尤其重要的是,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主要应放在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而非超压最大的凹陷轴部。  相似文献   
8.
酒西盆地鸭儿峡白垩系砂(砾)岩储层发育良好,但目前针对其物源体系的认识还不清晰。 以酒西盆地鸭儿峡白垩系砂(砾)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稀土元素的有关参数,探讨柳北和鸭儿峡砂(砾)岩的物源及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白垩系砂(砾)岩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小且无明显的差异,实验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同,均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贫乏且变化平缓的右倾模式; Eu 负异常明显,物源相似,均来自上地壳; Ce/Ce* 和 Ce anom 指数均显示酒西盆地白垩系沉积的古水介质为还原环境,这有利于油气的形成。 初步认为,柳北和鸭儿峡砂(砾)岩来自于同一物源体系。  相似文献   
9.
湖浪、环流和沿岸流等湖流对滩坝砂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为研究湖流对滨浅湖滩坝砂的改造作用及坝体边缘砂体的分布规律和沉积特征,以青海湖现代沉积和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滩坝砂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青海湖和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滩坝砂的边缘发育大量直坝和斜坝沉积。直坝和斜坝分别垂直或斜交于湖岸线生长,砂体具有狭长分布的特点,二者的形成主要受向岸浪和反射离岸浪的控制。直坝和斜坝常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透镜状层理等浅水构造。直坝和斜坝砂体在坝体边缘呈群带状展布,平面上容易形成岩性油气藏。直坝和斜坝的研究对于完善陆相盆地滩坝砂的沉积模式和拓展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期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ST1井上乌尔禾组获得重大突破,其具有典型的滩坝砂沉积特征,揭示其成藏地质特征与玛湖凹陷有显著差别。为了探索油气勘探新领域,落实滩坝砂平面分布及油气勘探潜力,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试油、测井、岩心等数据,同时利用属性提取、沿层切片等地震技术,精细刻画了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滩坝砂平面展布特征,并探讨了其油气成藏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滩坝砂沉积特征明显,沿湖岸线成带状分布;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滩坝砂沉积相带的发现及落实,为沙湾地区滩坝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地质模型参考,同时为准噶尔盆地玛湖大油田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