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源  王天琦  孙利民  谢文 《工程力学》2020,37(7):159-167
基于震后功能可恢复的设计理念,按1/20几何缩尺比设计和制作了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和带消能连梁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模型,开展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及过程,比较研究了试件的强度、累积滞回耗能、墩柱曲率和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相比,带消能连梁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承载能力和位移延性能力,消能连梁可有效减小墩柱曲率,从而有效降低了墩柱的地震损伤。因此,带消能连梁的矩形空心双柱式高墩具有更优良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岩土工程施工,针对深坑开挖支护作业中出现的相关技术性难题,得出了更加完善的施工方案以及技术要领,同时也显著缩短了施工周期,进而更好的满足此类工程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南苏丹Melut裂谷盆地扇体的发现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lut盆地为中非剪切带走滑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盆地,具有早期白垩世被动裂谷盆地和晚期古近纪—新近纪主动裂谷盆地相叠合的特征,长期以来一直围绕辫状河、三角洲等领域进行勘探。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在盆地北部凹陷识别出一系列扇体沉积,包括凹陷东部Abyat扇三角洲、西部Ruman近岸水下扇等。这些扇体主要形成于盆地初始被动裂谷期,发育于下白垩统Al Renk组烃源岩及烃源岩附近的白垩系Galhak组和Al Gayger组内,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扇体的发现证实了Melut等中非裂谷盆地的初始被动裂谷期同样发育类似于主动裂谷盆地的扇三角洲、水下扇等各种扇体沉积,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这一发现和认识拓展了中非裂谷盆地的勘探潜力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砂化、中等席状砂化、强席状砂化等3种类型;③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不具备Gilbert典型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元沉积模式。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相带在平面上具有朵状体、网状河和枝状等3类分布模式。根据葡萄花油层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和沉积相带分布特征以及砂体类型,分析区域油气分布规律,在松辽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划分出构造油藏聚集带、断层—岩性复合油藏聚集带、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油藏聚集带和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聚集带这四大油藏类型聚集带。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空间分布、沉积相展布特征以及构造和断裂体系是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恩平凹陷第三系文昌组异常岩性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下第三系文昌组大套暗色泥岩中的"异常岩性体"的分布、岩性、地质背景和地震响应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异常体为沉积浊积体。对其形成模式和保存条件进行了探讨,运用地震和测井技术研究了其气测异常、高压异常、地温梯度小、AVO属性异常和层位下拉等现象,分析了该沉积浊积体的含油气性。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泥岩是本区的主要油气源岩,有机质丰富,充足的油源为浊积体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该浊积砂体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拗陷期坡折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松辽盆地拗陷期坡折带即挠曲坡折带的特征以及挠曲坡折带对高频层序结构、沉积相带分布、砂岩类型和岩性油气藏类型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了确定挠曲坡折带的方法。挠曲坡折带形成于盆地演化的拗陷发育阶段,由地壳运动的差异沉降和不均衡调整控制形成。挠曲坡折带与地壳深部莫霍面陡变带、地温梯度变化带和深大断裂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受控于盆地断陷阶段断裂坡折带的发育和分布。  相似文献   
7.
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研究流动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出一套利用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定量研究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方法和流程: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宏观流动单元和徽观流动单元,为储集层宏微观流动单元的划分提供参数依据。在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和层组逐级细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取心井入手,通过聚类分析优选参数,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划分流动单元类型;应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的分形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井间流动单元,从而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事件沉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松辽盆地北部长垣以西葡萄花油层下部发现了风暴岩和浊积岩事件沉积,两者均属于较深水低密度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和沉积构造特征,风暴岩从下向上可依次划分为液化泥岩、含砾泥岩、泥砾岩、密集砾岩、湖相泥岩、滑塌变形6个岩相段;与之对应的形成过程依次为:液化、混杂悬浮、冲刷、牵引、稳定、滑塌变形6个阶段。浊积岩由6期事件形成,下部为不完整的鲍玛序列,分别由A、B2段构成;最后一期相对较完整分别由A、B、C、E段构成。风暴岩及浊积岩均形成于坡折带发育区的低水位体系域,两者具备相似的成因背景,其形成过程具内在的因果关系,松辽盆地长垣以西地区深水低密度部分浊积岩是由风暴作用机制触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注水前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分形分维方法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提出获得微观孔隙结构分维的两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一是利用压汞曲线的分形特性,通过建立油藏条件下压汞曲线的分形模型。计算压汞曲线的分维值来获得;二是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来预测微观孔隙结构分维。然后对注水开发中后期河流相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的分维进行了注水前后的计算和对比分析,并对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用分维进行了定量表征,研究了水驱对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复杂度在注水后较注水前增加,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增强,且微观旋回性得到增强;并指出可据此开展流动单元的分类表征研究;储层岩石的束缚水饱和度随着微观孔隙结构分维的增加而增大,水驱时前缘推进越趋不均匀,无水期采收率越趋减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岩心观察、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葡萄花油层的区域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提出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化、中等席状化、强席状化等3种类型:③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不具备Gilbert典型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元沉积模式。建立了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相带在LST、TST、HST不同体系域的平面分布模式,分别为朵状、辫状以及枝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