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市域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城镇体系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桂林市域城镇体系由于受地形以及交通干线的影响,具有沿地形和沿交通干线分布两大特征及由此特征而产生的经济发展差别.桂林市域城镇体系的发展应建立在正确认识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地理条件、历史背景,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及时调理城镇体系的发展层次,为桂林市域城镇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桂林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旅游城市是旅游业发展到产业化阶段之后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的产物,是主题鲜明、特征突出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从对国际旅游城市的界定人手,提出国际旅游城市的十大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桂林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及相应对策,希望能对桂林创建国际旅游城市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型乡村旅游地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而乡村旅游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一些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的农村地区,因势利导,接待游客参观,展示新农村形象,并拓展各种旅游项目,形成新农村建设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本文以江苏常熟蒋巷村为例,通过实证调研。从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产品市场等运行要点分析新农村建设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促进国内其他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4.
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在前人对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旅游资源评价模糊因素数量化,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别求得旅游资源评价要素的量化值,根据其数据的大小,将旅游地(区)分为四个质量不同的等级,从而建立科学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以弥补以往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旅游环境变化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旅游环境是构成旅游地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与旅游资源的管理有关,更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有关,认识旅游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处理好旅游者,开发者,行业管理部门及政府等不同利用主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对引起旅游环境变化的因素的分析,总结出3种影响类型,由自然因素变化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由人类非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和由人类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环境变化,分析了旅游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危害,并对如何应对这些危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感知或体验的具有文化属性的各种要素之总和。对于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既要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又要满足其求知的欲望。旅游者与旅游地因各不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发生文化撞击,撞击的程度取决于两者接触的深度、广度、强度,以及旅游者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侗族村寨建筑景观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侗族村寨选址,鼓楼、风雨桥、吊脚楼功能、形态的分析,挖掘出侗族建筑景观的精神内涵,凸显其特色文化及其极具民族性的村寨景观.  相似文献   
8.
桂林花坪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旅游区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从环境要素、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3个方面,20个因子点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因子点的测度方法和评判标准进行了量化分析.以花坪生态旅游区为例进行评价验证,其主要环境质量指数为9.9,旅游生态效益为7.6,景观质量指数为9.24,总体指数为8.946.评价结果与花坪生态旅游区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所选取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判标准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研究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比率、森林覆盖率、废水排放强度、废渣排放强度、人口密度等5个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和废水排放强度等尤为重要.因此,要改善广西生态环境质量必须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加强工业污染监督与防治、扩大森林植被面积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安顺地区黄果树景区和龙宫景区的调查表明,旅游扶贫具有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增强商品经济意识,繁荣地方经济,加速脱贫致富等功能,旅游扶贫可采用景区帮扶和亦农亦旅2种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旅游农业基地,鼓励旅游购物品的生产等措施,是拓展安顺旅游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