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庭俊  赵东宏  周建华 《测控技术》2016,35(10):112-115
以某试验机厂开发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试验机结构、工作原理及控制特性,将测试技术、材料力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用模块化理念设计测控软件,从而有效地对驱动设备和数据采样设备进行控制,使其能根据需求完成试验过程,实时记录材料在形变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利用Delphi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和图表分析,绘制相关曲线,打印实验报告.经过应用测试,整个设备操作方便,运行平稳,数据采集和运动控制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舰载无人机着舰末端纵向通道存在姿态与轨迹耦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升降舵通道控制姿态、发动机通道控制轨迹的解耦控制策略;应用动态逆与自适应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削弱了控制系统中未知扰动带来的影响,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快速性。为减小着舰末端甲板运动对着舰误差的影响,设计了甲板运动补偿网络。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方案控制效果良好,控制器具备较强的抗扰能力,可以有效减小舰尾气流对无人机着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外夹式双浮动夹具结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宏 《轴承》2001,(11):36-36
与软爪和弹簧夹具相比 ,浮动夹具夹紧力比较均衡 ,实践表明 ,这对提高产品加工精度 ,特别是降低淬火变形非常有益。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圆弧式浮动夹具和心轴式浮动夹具 ,前者夹持工件牢固但浮动性较差 ,后者浮动性好但卡爪强度不高 ,容易折断 ,且夹持工件的牢固性较差 ,工件较容易脱落。作者曾在 1 997年第 9期《轴承》上介绍过一种外夹式双浮动夹具 ,在使用中比较理想地解决了浮动性和夹持牢固性的矛盾 ,即将心轴式浮动夹具的平面接触式卡爪设计为棱刃接触式浮动卡爪 ,与工件的接触点由原来的 6点增加到1 2点 ,显著提高了夹持刚性 ,同时因为…  相似文献   
4.
由于非典型叶轮结构复杂,无法使用主流CAD/CAM软件提供的叶轮5轴模块,在粗加工阶段采用3轴定向加工时,残余毛坯留量体积大形状不规则,严重影响了5轴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为此,一方面对于叶轮开式区域采用双圆柱面投影法获得驱动曲面,从而实现4轴联动粗加工,切削刚性大效率高;对于非开式区域则通过构建驱动曲面获得5轴联动刀轨,刀轨连续且刀轴矢量无突变。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NC程序的刀轴矢量评价方法,可快速直观地评价5轴编程质量。实际使用结果表明:基于驱动曲面的刀轴矢量优化法能够显著提高复杂工件5轴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6.
针对现有螺旋刀轨在实际应用中限制较多、无法直接应用于复杂陡峭曲面加工的局限,提出一种分段式螺旋刀轨。通过对流线驱动刀轨、曲面驱动刀轨和螺旋复合曲线驱动刀轨的有机整合,对复杂陡峭曲面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工艺针对性更强。同时,对作为流线的边界曲线采用提取、光顺和替换的方式进行重构,使得流线驱动螺旋刀轨更加光顺。实际加工和VERICUT软件仿真的结果表明,分段式螺旋刀轨能够满足高速加工刀轨连续光顺的要求,在生产中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薄壁环形件的装夹定位比较困难,分析传统三爪卡盘、浮动夹具存在的不足,针对薄壁套圈毛坯,研制出多点式环形自适应夹具,其综合了机械结构和液压结构的优点,使接触点数量成倍增加,实现了多点浮动。有限元分析和生产实践证明,夹具能在不影响装夹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夹紧变形和残余应力,增加了夹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数控加工过程中零件陡峭面螺旋切削加工方式的局限,在对高速加工(HSM)切削路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手工编程的优点,通过整合辅助螺旋线和平面轮廓线的投影对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过程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式螺旋切削刀路,从而扩展了先进螺旋切削方式在高速加工中的应用范围。VERICUT软件模拟和实际加工的结果表明,新型刀路能够满足陡峭面和平面并存零件高速加工路径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辉等离子技术在机械曲轴表面制备了SiC/Ta复合涂层,研究了合成温度对复合涂层显微形貌、物相组成、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从750上升至900℃时,复合涂层表面形貌由花纹状逐渐演变成细小颗粒团簇状,截面形貌中可见不同合成温度下复合涂层厚度和内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合成温度的复合涂层中都出现了SiC、Ta、Ta2C和TaC衍射峰。机械曲轴基体的摩擦系数都高于不同合成温度下的复合涂层,合成温度800℃时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最小且最为稳定;随着合成温度升高,磨痕深度、磨痕宽度、磨损体积和比磨损率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在合成温度为800℃时磨损体积和比磨损率最小;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保持一致,即复合涂层的耐蚀性能都优于基体,且合成温度为800℃时复合涂层的耐蚀性能最好;机械曲轴表面适宜的复合涂层合成温度为800℃,此时复合涂层具有最佳的耐蚀和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华北南缘的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池沟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都在140 Ma左右,岩体的形成和成矿作用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通过对这两个矿床的成矿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池沟岩体比金堆城岩体偏基性,池沟岩体K2O/Na2O1,显示出与江西德兴矿集区中生代形成的铜厂和富家坞铜矿成矿斑岩特征一致,而且与北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床的成矿斑岩体也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金堆城岩体K2O/Na2O1,与东秦岭钼矿带成矿斑岩体的特征一致(钾大于钠)。池沟岩体为I型花岗岩,而金堆城岩体落在I、A、S型花岗岩区域内,显示成岩物质源区以混合为特点。成矿岩体的Sr-Nd-Hf同位素特征对比显示,金堆城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古—中元古代的增生地壳,而池沟岩体的岩浆源区则主要为中—新元古代的增生地壳,两个岩体的形成过程中都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