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综述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内涵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本方法.并以潮白河为研究案例,按照"病态、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很健康"5级评价标准,对其进行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潮白河(1.473)处于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流运动多受控于岩溶多重介质环境,其主干空间展布、水体贮存、水流运动、水循环等规律的变化具多因多果性。在中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河系统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和演化等相关条件,研究和总结了其水流运动方向的多重性、速度的多变性、地表地下方式的转化性、时空配置的多样性及水流运动演变规律;根据维数、压力、流态等不同原则,将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流运动方式进行分类。结合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河系统研究现状,提出今后需加强与实践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经济区入海河流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南流江、钦江、防城河为例,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1956~2000年入海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线性趋势线法、滑动平均法、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了3条河流年际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流江入海径流年际变化最剧烈,3条河流丰、枯年份径流基本持平且历时较短,南流江入海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钦江和防城河入海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国西南岩溶区抗旱减灾对策,分析了2009年秋至2010年春广西岩溶区的旱情: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20%~70%;气温除11月和4月偏低外,其余7个月偏高0.7~2.8℃;一些地方持续8个月无有效降雨;岩溶区农作物受旱面积约为100万hm2,约占岩溶区耕地面积的70%,干旱分布与岩溶发育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极端气候是诱发西南岩溶区大旱灾的主要原因,岩溶区水文地质和地貌条件是旱情加剧的独特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性缺水和环境恶化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提出了加强旱情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能力,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水利工程后期管理以及维修养护,重视岩溶生态恢复、重建和保护等抗旱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5.
灌溉信息数据是对灌区水资源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数据,通过PHP+MySQL技术开发了一套灌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玉林市30余年灌溉信息数据的整编和管理,为玉林市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对于其他灌区用水总量控制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漓江上游产水情况影响着漓江桂林~阳朔河段的水资源量变化。桂林水文站是漓江上游的关键界面,利用桂林水文站近30年的逐月径流资料,分成2个系列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运用Kendall秩相关检验、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对漓江流域上游的径流序列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发现近30年来,漓江水量总体上趋势平稳。  相似文献   
7.
根据赣江外洲水文站近40年实测大断面资料和沙量资料,分析了大规模和无序河道采沙前后断面的冲淤变化情况,以及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大规模采沙前,外洲河沙站断面变化幅度很小,河床变化不大,河势稳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规模采沙以来,断面面积平均每年增大380 m2,河床平均每年下切0.26 m,河床严重变形.尽管河道加深,增强了输水能力,降低了洪水位,提高了防洪标准,但该河段的河势恶化,已影响到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  相似文献   
8.
结合漓江的水文和水质特点,综合利用数学建模、Visual Basic高级语言编程、AC-CESS数据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初步开发了漓江流域水污染控制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包括电子地图平台、水质模拟模块和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块,针对中小型河流的特点,选择Streeter-Phelps模型微分式的托曼(Thomas)修正式,建立了漓江水质模型.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同时考虑稀释、迁移和净化作用,该软件系统可为漓江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决策、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对其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提供借鉴,尽管软件功能尚显单一,但由于该系统提供了可自由拓展的接口,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添加相应的模块,使该软件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可极大提高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漓江汛期和枯水期有明显的周期性,通过大量数据对漓江降雨量、植被变化和生态需水量与漓江径流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相关图中出现了大量的拐点,其中漓江月平均流量与降雨量拐点重合,说明漓江是一条雨源性河流;分析了漓江年平均流量、最小流量及最枯月平均流量的拐点,其径流变异的主要因素除降水突变等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漓江径流序列的突变影响也比较大。植被覆盖率倒U型拐点的出现,说明近些年植被破坏严重也是漓江旱涝的一个主要原因;生态需水量拐点出现的时间和月平均流量的时间基本一致,说明月平均流量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远远大于河流径流量的年际波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印证了漓江旱涝出现与降雨和径流的分布不均、补给区植被覆盖率、流域生态需水量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南流江流域15个主要代表站点为例,基于1978~2007年的年降水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滑动t检验法、Cramer法、Yamamot法、MannKendall法和Pettitt法进行了演变趋势分析和突变点检测,并运用小波分析揭示其降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振荡特性和周期性变化。 结果表明,南流江流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1996年发生突变,演变过程存在三类明显的时间尺度特征,降水量由多变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