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的“孝弟之道”作为一种家庭伦理原则是其仁爱哲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孔子着眼于从精神方面来构建孝悌之道的心理基础;它不是一种单向度的道德义务论;强调对长辈的孝顺,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显示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要地位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对于经济问题的关注顺由伦理学而政治学,由政治学再至经济学的路向,把对经济问题的考量与成就理想人格相联系,体现了一种道义论经济伦理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的互信问题是当代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陌生人之间的互信是否可能?”和“经济人之间是否可以建立起互信?”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制度环境.提高不同角色主体的道德修养.是互信之所以可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不认同“‘五四’时期胡适的人生观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个人’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向”的观点,认为胡适在这一时期所提倡的以《易卜生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个人主义实际上只是他基于民族主义这一时代需要而“引进”的从而也是经过精心“曲解”的一种西方个人主义,它体现了一种试图以西方价值观来整合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思想努力,而稍后的《不朽》一文也只不过是这种思想的自觉努力的自然延伸而已,二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是在“道统”与“势统”的消长过程中展开的,如何选择一种或多种不仅对国家社会而且对自我身心皆为有益的存在方式,避免陷入屈原式的悲剧以及老庄逍遥主义的泥坑,在这一问题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的互信问题是当代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陌生人之间的互信是否可能?"和"经济人之间是否可以建立起互信?"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制度环境,提高不同角色主体的道德修养,是互信之所以可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国家的创业政策不甚了解,缺乏创业的心理准备,但对创业活动能冷静思考,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大学生希望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创业指导。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并在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与帮助,使大学生成为高级人才就业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如果超越西方纯知识论的视域,经济生活作为人类社会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思索的对象.经济思想和伦理思想的共生性,使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在德性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种价值取向的冲突和融合中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贯穿着基于自然经济所特有的问题意识和伦理对策.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建构中国现代经济伦理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理性,提供本土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孟子对于经济问题的关注顺由伦理学而政治学,由政治学再至经济学的路向,把对经济问题的考量与成就理想人格相联系,体现了一种道义论经济伦理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