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5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核电厂核岛主设备与其支承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目的是允许主设备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引起的自由热位移和热膨胀。间隙稳定性对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役核电机组的每个换料周期中都需对此支承间隙进行测量评估,该测量评估工作花费时间长、辐射风险高。本文分析了支承间隙构成的影响因素,并结合间隙测量历史数据及工程经验提出了间隙稳定性概念及其验收准则,确定了间隙稳定性的评价流程。结合某在运核电厂稳压器支承间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为缩短间隙测量周期提供依据。该方法可缩短停堆换料的周期,减少大修测量人员的辐照剂量,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及提高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陈柏  张健  陈笋  黄震 《仪器仪表学报》2012,33(11):2466-2472
针对现有介入导管能动性差、操作困难、盲区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驱动模块外置的绳驱动主动弯曲导管设计方案,制作了主动导管样机。利用D-H参数法及几何分析法建立了导管主动弯曲头端通用正反运动学模型,分析了连续弯曲头端各个关节的工作空间,并对主动导管通过岔口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对主动导管原型样机通过岔口的过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导管能依预期实现位姿调整并顺利通过岔口。表明所提出的导管主动位姿控制方案可行,数学模型正确。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介入导管能动性差、操作困难、盲区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力外置的绳驱动主动弯曲介入导管设计方案。建立了介入式主动导管三维实体模型,利用D—H参数法和几何分析方法建立了主动头端正反运动学数学模型,并基于Mathematica软件对主动导管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腰部康复训练过程中如何协调控制患者骨盆运动轨迹的问题,设计了由6根绳索牵引的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采用封闭矢量四边形法和Newton—Raphson迭代法建立了该绳索驱动并联平台运动学正、逆解计算模型。基于骨盆运动规律,对绳驱动机器人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出了驱动绳索长度、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构建并联平台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腰部康复训练过程中如何协调控制患者骨盆运动轨迹的问题,设计了由6根绳索牵引的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采用封闭矢量四边形法和Newton-Raphson迭代法建立了该绳索驱动并联平台运动学正、逆解计算模型。基于骨盆运动规律,对绳驱动机器人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出了驱动绳索长度、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构建并联平台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最小风险贝叶斯分类器的茶叶茶梗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茶叶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茶叶茶梗分拣自动化技术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分拣机械的精确度和效率还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必须通过再次人工分拣过程,大大增加了时间和人力成本。针对数码相机采集到的茶叶、茶梗数字图像,经过预处理后提取出样本的颜色和形状特征,并利用多元高斯模型进行建模,通过最小风险贝叶斯分类器对其进行分类。实验证明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分类器的分类方法是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7.
某核电厂主泵阻尼器锚固拉杆采用螺栓拉伸机加载时出现异常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利用原因排除、解析计算等方法进行故障诊断,识别出拉伸异常的主要原因是螺纹旋合长度较短,针对该问题提出调整旋合长度的方案,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锚固拉杆螺纹的应力分析满足规范要求。该事件的处理保障了现场施工进度,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徐丽娟  陈笋 《工业加热》2015,(11):1021-1024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研究表明,高分子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相比传统金属裸支架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几种常见高分子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聚合物材料构型、优缺点及临床试验应用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Polymeric bioabsorbable coronary stents: current situation in research XU Li- juan, CHEN Su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Cardiology, Affiliated Xinhua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相似文献   
9.
郭倩倩  陈笋 《工业加热》2013,(5):431-434
【摘要】 经皮左房室瓣修复是近年介入心脏病研究的新领域,由于其微创的特点已是左房室瓣修复术的首选方式。自1984年Inoue等完成首例经皮球囊左房室瓣成形术(PBMV)以来,PBMV术治疗左房室瓣狭窄在全球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及中远期临床效果。应用PBMV治疗左房室瓣狭窄患者时,左房室瓣瓣膜的解剖条件及年龄等都是患者良好预后的必要条件,也是选择病例时的参考因素。近年来左房室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经左房室瓣边对边修补术和瓣环成形术。这些新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虽初步证实其可行性,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改进。新技术的发展或许会成为高风险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福音。
  相似文献   
10.
以(MeCp)Pt(CH3)3和O2为反应源,采用原子层淀积(ALD)技术在A12O3衬底上制备Pt纳米颗粒,研究了在氮气中快速热退火对Pt纳米颗粒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从700℃升高到900℃,Pt纳米颗粒尺寸逐渐增大,颗粒之间分离愈加清晰,形貌趋向球形,但颗粒密度稍有降低。随着在800℃退火时间从15 s增加到60 s,Pt纳米颗粒的尺寸逐渐增大,尺寸分布变得更加弥散,颗粒的密度逐渐降低;其中退火15 s后的Pt纳米颗粒密度高(9.29×10★cm-2)、分布均匀、分离清晰。900℃退火后在Pt纳米颗粒中出现部分氧化态的Pt原子,其原因可能是在高温下Pt纳米颗粒与A12O3薄膜之间发生了界面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