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针对海藻纤维在传统环锭纺纱机上成纱性能差的缺点,采用DREF-Ⅲ摩擦纺纱机,开发出以海藻纤维为主要包覆纤维、棉纱为芯纱的摩擦纺海藻纤维包芯纱,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纺纱速度、摩擦辊转速以及芯纱比例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确定摩擦纺海藻纤维包芯纱的最优纺纱工艺.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芯纱比和摩擦比,降低纺纱速度,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纺中特纱时最优纺纱工艺参数为芯纱比例50%,纺纱速度100m/min.摩擦辊转速4 000r/min,摩擦比控制在4~5. 相似文献
2.
3.
4.
为探讨某在役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结构不同部位的地震易损性,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分析.应用ABAQUS软件建立分析模型,根据结构所在场地选择一系列合理的地震动记录并对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选取了材料应变和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和强度参数,将结构沿高度方向分为13个区域,并将结构的破坏状态划分为5个等级;在结构底部分别输入单向、水平双向和三向地震作用,对所得结构响应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最终得到结构沿高度方向的区域易损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塔筒的损伤概率较小,人字柱的损伤概率明显大于结构的其他部分;结构底部的人字支柱是结构的最薄弱部位,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加固,而塔筒的抗震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5.
合理引导空间适应性转型改造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转译模型,以绩溪县仁里村为例,探究传统村落空间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诉求,提出空间的适应性改造引导策略。结果表明:(1)在仁里村历史演进过程中,与其空间发展相关的行动者趋于多元化;(2)行动者对空间产生了生活、生产、生态以及文化等功能需求;(3)行动者网络与空间存在联结,基于行动者网络空间发展诉求,提出增强生活空间整体性、拓展经济空间多样性、提升文化空间多重性等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