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113篇 |
化学工业 | 5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建筑科学 | 142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水利工程 | 15篇 |
石油天然气 | 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走作用下梁板结构振动舒适度的烦恼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行走作用引起的振动舒适度是梁板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重要内容,现行规范给出的静力挠度控制并不能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利用最大加速度反应谱法计算行走作用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结合烦恼率模型,给出了基于烦恼率模型的舒适度分析方法,同时将分析结果与使用振动舒适度标准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合算例分析表明,这两种分析方法给出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而烦恼率方法则具有更为定量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金伟良;刘振东;张军 《材料导报》2025,(1):205-213
根据铁磁材料的力磁效应机制,分析了四种典型力磁模型的特点。通过对比受弯混凝土梁在静力加载阶段的力磁效应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使用表征宏观磁学属性的应力-矫顽力关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基于高应力阶段磁效应衰减机理,建立了混凝土梁疲劳阶段的力磁模型,并进行了受弯混凝土梁疲劳致力磁效应的数值模拟,探究特征磁信号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力磁模型在静力加载阶段呈三阶段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且模拟误差在8%左右;疲劳阶段模拟力磁的时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变化规律相一致,误差在15%以内;建立了混凝土梁疲劳寿命与特征磁信号的映射关系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作为受弯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4.
混凝土内部应变分布式光纤实时检测方法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是1种新型光电监测技术,可对沿光纤轴向的应变、温度进行分布式监测,并具有长距离、分布式、高精度和耐久性等特点,适用于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介绍了基于BOTDA的混凝土内部分布式应变的检测方法,并通过试验研究标定了由气吹再灌浆技术铺设的埋入式传感光纤的工作性能,解决了工程应用中无法将长...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修复技术可对耐久性劣化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提升,然而也会引起黏结性能降低、混凝土孔隙结构改变、钢筋氢脆等负面效应,进而影响构件整体的服役性能.为探明电化学除氯和双向电迁处理后混凝土梁的耐久性能及力学性能,本文结合氯离子含量梯度变化和弱极化曲线等对比分析了电化学修复后梁的抗腐蚀性能,结合荷载挠度曲线、钢筋与混凝土应变、裂缝分布等对比分析了静力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修复能有效去除钢筋表面氯离子,使钢筋恢复钝化,但钢筋笼内氯离子迁移效率相对较低;通电参数选取较小时电化学修复不影响混凝土梁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但通电量较大时承载能力减小,延性退化较为明显.基于试验结果,本文建议电化学修复采用的通电参数需综合考虑耐久性提升效果及对力学性能损伤作用,以满足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爆炸在结构构件表面发生时,产生的冲击波将会对结构构件造成损伤和破坏,而准确预测潜在的爆炸对结构构件造成的损伤是进行重要建筑物和防护结构抗爆设计的基础。为研究近爆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的抗爆性能,采用AUTODYN软件建立了混凝土和钢筋的三维分离式实体模型,数值模型考虑了应变率对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动力本构特性的影响以及炸药-空气-结构之间的流固耦合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炸药量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的损伤机理和破坏特征,合理展现了钢筋混凝土板从混凝土开裂、碎片形成、部分钢筋屈服断裂到板局部震塌的动态演变过程。随着炸药量的增大,钢筋混凝土板的破坏模式逐渐由整体弯曲破坏转变为局部的冲切破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电化学修复对钢筋疲劳性能的影响,开展电化学除氯和双向电迁处理后钢筋的轴向拉伸疲劳试验. 基于断裂力学原理及断口微观形貌分析,揭示电化学修复技术引起钢筋疲劳性能变化的机理. 结果表明,电化学除氯会引起钢筋疲劳裂纹门槛值的减小及疲劳弹性模量的退化,宏观表现为钢筋疲劳寿命减小;电化学除氯后钢筋疲劳裂纹起源于钢中白点,裂纹扩展区疲劳辉纹间距增大,瞬断区韧窝变小变浅. 掺入阻锈剂的双向电迁方法对钢筋疲劳性能的负面影响较小,双向电迁修复后钢筋的疲劳断口微观形貌相对于普通钢筋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9.
针对目前混凝土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方法存在的耗费大、精度低等问题,迫切需要从宏观和细观相结合的角度,发展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疲劳损伤试验方法。系统阐述了基于压磁效应的铁磁性材料疲劳研究进展及基于压磁效应的磁性岩石力学研究进展。指出可将基于压磁效应的磁性材料力学与疲劳的研究方法引入到混凝土疲劳损伤与寿命预测领域。最后,提出了尝试进行人工合成的含磁铁矿粉混凝土压磁实验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与关键问题,旨在探讨将压磁效应用于混凝土等非铁磁性材料疲劳实验及寿命预测研究的可能性,为将来进一步科学研究乃至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函数型神经网络法在混凝土碳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混凝土碳化是结构耐久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次提出庆用函数型神经网络法进行混凝土的碳化分析。该方法使用单层网络进行学习和计算,使网络的结构得以简化,收敛速度加快。将该网络应用于混凝土碳化的分析和预测。其结果优于传统的BP网络,并且学习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