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0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9篇
石油天然气   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气密性试验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按这些条款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压力容器安全泄放装置可能在试验过程中动作或破坏,使气密性试验无法顺利进行的原因.根据压力容器与安全泄放装置压力参数的配置关系,对可行的气密性试验方法和试验压力进行了讨论.为保证气密性试验顺利进行和爆破片在使用中具有正常性能,对安装爆破片的压力容器提出了爆破片常温弹性极限压力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以乙炔-空气气云为可燃介质,进行了半径为50cm半球形气云爆炸实验.气云外布置了平板形障碍物,平板距球心的距离分别为57cm和100cm,平板的布置分为单板、双板垂直、双板平行、3板槽形和4板口形放置5种方式.结果表明,平板对气云爆炸威力有加强作用,对气云的约束越大,爆炸压力越高.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建立了一套实验流程,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颗粒大小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根据萃取器单元的质量守恒建立了微分方程,并对一定萃取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际萃取行为。  相似文献   
4.
提出利用装设于安全阀入口侧的爆破片进行安全阀在线校验的方法,对利用该校验方法所涉及的爆破片、截止阀等部件的设计、选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就国内、外有关开敝空间可燃气云爆炸的文献,对其模拟方法及实验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其中所介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纯理论计算、半理论半实验、实验研究3种。  相似文献   
6.
就国内、外有关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的文献 ,对其模拟方法及实验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其中所介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纯理论计算、半理论半实验、实验研究 3种  相似文献   
7.
8.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能量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式压力交换器是利用正位移原理工作的流体能量回收装置。介绍了设计的流体自驱型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应用在SWRO系统中,进行了实际工况条件下的能量回收试验、端面密封性能试验和流体掺混试验。除流体掺混试验用1.8%和3.5%浓度的NaCl溶液做试验介质外,其余试验均用自来水做试验介质。试验结果表明,压力能交换器内部端面密封性能对压力水平有关键影响,在现有装置条件下,转子转速超过1000r/min,高压端进流压力1.25MPa,能量回收效率达到76%,流体掺混率低于5%。  相似文献   
9.
旋转式压力能交换器是利用正位移原理进行流体压力能利用的装置.为全面了解其端面密封特性,基于N-S方程和SIMPLEC算法,在不同端面间隙和流量下,对密封端面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密封压力和端面泄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转子转速对端面泄漏量没有影响,端面间隙内的流动为层流时,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液膜压力;端面密封性能随着间隙的增加迅速恶化,当间隙超过0.03 mm后,即丧失密封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重力热管振荡传热特性RBF神经网络动态建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work address the problem of modeling the dynamical oscillating behavior during both unstable and stable operations, of an experimental thermosyphon. A standard RB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ased predic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predicting the oscillating heat transfer of thermosyphon by means of input-output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series. A comparison of prediction values between the RBF network and the MLP network was giving. The precision of RBF network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neural networks such as BP-MLP network etc. The dynamical model of RBF network could be used to describe, predict and control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a thermosyphon or a heat pip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